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福州曾是中琉朝贡贸易口岸 也是册封使团启航地
2014-05-12 21:33:24  作者:綦芬 陈建国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新闻网

琉球馆

福州新闻网

琉球墓群

  福州港曾是明清两代中琉朝贡贸易的唯一口岸,也是琉球册封使团启航地。福州至今留存的琉球馆、琉球墓、河口万寿桥等,是福州海丝之路和中琉友好往来的实物见证,是全国不可多得的研究琉球历史和古代中琉交往的历史遗迹。

  琉球馆现为

  对外友好关系史馆

  12日,记者来到台江区琯后街21号的柔远驿。这是一座带门罩的小院,院外立有省、市级文保单位柔远驿(琉球馆)的保护碑,院内有一幢两层楼的木构建筑,厅堂上方悬挂着“海不扬波”的横匾。

  据台江区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柔远驿地处台江河口地区,始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原为“优待远人,以示朝廷怀柔之至”,是专门接待古琉球国的贡使、通事和船员的馆舍和货商交易场所,民间俗称“琉球馆”。“琉球馆当年规模很大,不仅有驿馆,还有天妃宫、进贡厂等。”

  柔远驿清康熙六年(1667年)重建,嘉庆、同治年间曾大修,后逐渐废毁,仅存清末二层木结构建筑一座。1992年,市政府拨专款落架大修,辟为福州市对外友好关系史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明代时,台江河口地区擅于驾船的‘闽人36姓’被派到琉球去,将福建的航海技术传播过去。两年前,琉球后人来参观琉球馆时,惊喜地看到橱窗里‘闽人36姓’的牌子,直说那是他们祖先的姓。”台江区博物馆工作人员说。

  据悉,琉球馆每年免费接待众多国內外参观者,包括政界领导、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等,前两天来自国家图书馆和清华大学的专家学者还来这里参观。

  琉球墓成了

  中琉关系纪念地

  在村民的指引下,12日,记者在仓山镇先农村白泉庵东面的一处山岗上,找到了红墙围着、铁栅栏门锁着的“琉球墓园”。

  记者随守墓人陈丰入园。“台阶上有6台墓,下面有3台墓,满清时向中国进贡的琉球人病死后埋在这里。以前这一带有一二百台琉球人的墓,文革时被除掉做猪栏。这9台墓,有的是附近磨层山、邮电学校建设时迁过来的。1980年,市里拨款将这里围起来,建了墓园。”陈丰说。

  园内立着市级文保单位“琉球墓群”的保护碑。供桌前方,从左往右依次摆开6台墓。每座墓规模都不大,形状像龟甲,即民间俗称的龟甲墓。墓碑上刻有“琉球国首里府宫舍益公乾隆四年己六月初五”“琉球国八重山西表亲云上梅公氏墓乾隆二十一年丙五月初六日立”等字迹。台阶一角还有3台墓,其中有一台墓碑上刻有“琉球国才库官源河亲云上向公讳维藩墓康熙57年岁次戊岁子贡求旬吉旦立”。亭子下方还有6块墓碑,都是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琉球人的墓碑。

  陈丰告诉记者:“这里每年都会接待两三批琉球国的后人,他们烧香祭祀祖先,讲日本话。福建师大的琉球留学生会过来看看。”

  据市博物馆副研究员陈静介绍,埋在中国的琉球人主要有三类:来华的琉球使团成员;来华的琉球留学生;中国沿海的琉球飘风难民。

  据悉,当年福州的琉球墓分布在张坑山、白泉庵、吉祥山和金鸡山等处,1980年7月,日本冲绳县友好之翼访华团一行127人到访琉球馆,祭扫白泉庵琉球墓,其中一名团员源河朝康还找到了自己的祖墓,即上文所说的琉球国才库官向维藩墓。

【责任编辑:林少斌】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