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福州“3820”工程解读:诞生于20年前的宏伟构想
2012-10-15 21:54:43  作者:朱毓松 刘复培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贯穿始终

  当时任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的黄维国在接受采访时说,“3820”工程既有可操作性又有前瞻性,福州市近20年的发展基本实现当年的设想,这一结果实际已经证明了这份设想的科学性。这正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结合的结果。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体现在战略布局上,就是因地制宜从福州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和已经形成的生产力布局出发,充分考虑闽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总体要求,形成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前导,以老市区为依托,以沿海县(市)区为南北两翼,以山区县为后卫,以闽江流域和闽东北地区为腹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大格局。同时大胆构想,提出建成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并使之成为带动全市、全省经济跳跃式前进、超常规发展的现代经济生长区。

  在战略目标上,“3820”工程提出,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抓住机遇,实现经济高速度、高效益、跳跃式前进和超常规发展,用3年时间(即到1995年)使经济上一个大台阶,主要指标在199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实现第三个翻番,提前实现小康;力争用8年时间(即到2000年),使全市城乡各项人均水平等主要指标达到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水平;用20年左右时间(即到2010年)达到或接近亚洲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当时的平均发展水平。把福州建成农业基础扎实、工业实力雄厚、第三产业繁荣兴旺、科技先进、教育发达、交通便捷,集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及商贸金融、科技信息、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中心于一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

  根据战略目标,“3820”工程也制定了发展步骤:“八五”时期为第一阶段,即促外向、增后劲发展阶段,主要是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到1995年人民生活提前实现小康;“九五”时期为第二阶段,即高起点、大跨度发展阶段,主要是以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到2000年达到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水平;21世纪前10年为第三阶段,即持续发展、提高水平阶段,把福州建成科技型、综合型和多功能、高层次的现代化城市,到2010年达到或接近亚洲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当时的平均发展水平。

  福建省社科院院长严正,当初曾经参与《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制定的专家论证。他说,这份设想不仅仅在经济方面为福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从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方面比较全面地提出了福州城市发展的努力方向。“3820”工程的战略重点包括:加大改革力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拓宽开放领域,提高福州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国际竞争的能力;加快各类投资区建设,着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培育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全面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健全各类市场体系;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增强福州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建立合理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培养和使用各类专业人才;加强文化体育卫生工作,促进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坚持“两手抓”,把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3820”工程的出台,让福州市城市建设有了明确的发展规划,未雨绸缪,科学决策,为未来发展描绘清晰蓝图。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序言中所说,“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事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许多重大问题要从长计议、慎于决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建设,如果没有长远的规划,往往会导致建设中产生严重的失误,甚至留下永久的遗憾。”

  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战略设想的贯彻实施,通过开展一年一度的工作思路调研等,把“3820”工程提出的奋斗目标、重点任务等细化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和各地各部门的具体工作之中,并以“滴水穿石”的精神,“马上就办”的作风,推动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朝着宏伟目标迈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目前,“3820”工程所提出的战略目标已经圆满完成,但这一战略设想所开启的发展征程还在持续。

  (福州晚报首席记者 陈鹤 福州晚报记者 杨勇 张人峰)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陈玲云】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