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曝光台
中国移动:没有伙伴的公司
2010-12-15 10:42:13  来源:中安在线  【字号

  于是,中移动开启了“基地模式”来承载其鲨鱼的梦想。所谓基地,是由一个省公司承担某项产品的产品规划、开发、试点、试商用、运营支撑等。基地模式其实是个没有其他选择的创新。在中移动集团,一项产品从用户需求分析、产品规划到推向市场需要约12个月,而四川音乐基地承担的中央音乐平台和12530网站仅5个月就正式商用了。手机阅读自基地成立至形成产品并在省内试商用,仅用了8个月。为什么能这样?这是因为省公司的机制比集团灵活很多,很可能早晨开个会,下午就可以启动了。

  而在中移动“以我为主”的基地模式上,一个新的产业生态系统也逐渐诞生,一批合作伙伴开始围绕基地模式出现。为什么在中移动消灭SP后还是引入了一群新的伙伴?简单说就是因为中移动靠自己玩不起来。

  认真观察中移动选择做基地的业务,会发现这些业务大多运营体系庞大,需要7x24小时的不间断运营。四川音乐基地有位产品经理曾描述过“运营”的重要性:“是否利用用户行为数据跟踪,对彩铃的沉默用户进行及时的新歌推荐和彩铃更换提醒,前后收益差别数10倍。”但是,这种必须的模式是运营商自己无法承担的,因为其连基本的人力都无法满足。

  中移动集团、省公司属于二级体制,集团距离市场链条长,人员编制有限。据《商业价值》了解,集团数据业务部目前在编人数56人,集团统一规划的一二类业务就超过60种,不可能在集团组建这样一支专业运营团队。而各省公司数据业务中心专职负责业务运营生产工作的人员平均3~4人。这样的体制和人员团队,是不可能在离开合作伙伴的前提下,完全自主进行产品和业务运营的。

  中移动集团数据部的人曾在多个场合感叹:人家腾讯仅QQ一项产品,负责产品运营的专职人员就达到1000人左右,我们怎么比得了……再比如有某基地的负责人曾表示,现在中移动的这些基地业务基本都需要大量娱乐、金融、传媒等行业的专业人才,而中移动目前的薪酬标准和激励制度,根本没有可能招揽到这些人才。所以,合作伙伴还有一个贡献,那就是机制和由机制而来的专业人才与业务运营的灵活性。

  目前中移动所有的基地,都普遍引进合作伙伴做运营支撑并采用分成模式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这些伙伴是中移动“围墙花园”中不可或缺的园丁。他们在自身获取收益的同时,有的已经为中移动创造了10倍以上的收益。

  据《商业价值》了解,以无线音乐为例,中移动音乐相关业务的月收入规模超过15亿元,其中结算后移动收入超过14亿元,合作伙伴结算收入1亿元。

  中移动的做法,被评价为是个聪明的借鸡下蛋的做法。不过,其合作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却早就被质疑得体无完肤。比如被指责“依附于中移动、难以独立收益。没有业务品牌和用户数,以及随时会有被中移动踢掉”等等。

  而这些围绕在中移动周边,提供服务支撑的“长工们”即便再被外界挖苦与质疑,也鲜有人离开。毕竟,运营分成的商业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用户规模越大,市场收入越多,各合作伙伴拿到的也越多。正因为有这点根本的激励机制在,所以虽然放弃了品牌,放弃了直接用户,隐藏在中移动的身后,合作公司还是很有积极性地拿出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劲头,去玩命做业务。

  但是现在,中移动生态系统开始面临又一次被“摧毁”的局面。只不过,上一次是中移动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市场化行动,而这一次,则很可能没人能成为赢家。

【责任编辑:林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