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2008年全国两会
聚焦大部制:能源部为何“意外出局”
2008-03-13 11:11:08  来源:南方周末  【字号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曹海东 发自浙江

  ▉当初业界认为能源法能够倒逼能源部的成立,确实太过乐观。要整合这么多部门的交叉权力,特别是要去管理那么多强势的电力、石油等国有企业,实属不易。

  ▉能源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个基础。事实上,将能源作为一个工业行业部门的管理思路是难以成功的。

  ▉对能源行业来说,对发改委审批权限的限定是很大的进步。现在的问题是,国家能源局和国家能源委员会、发改委之间是什么关系?

  ▉依靠项目审批来管理的模式能否改变?一个独立承担管理责任的能源部迟早还会成立,而且未来应该考虑组建能源环境部,这是一种更有效的制度设计。

  在最终的大部制方案公布后,一度被业界期盼已久的能源部并未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取代的是中国将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并组建国家能源局,继续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究竟能源部为何会意外出局,如何评价新的国家能源局,能源部未来将会向何处去,为此,本报专访了能源问题专家、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

  整合强势能源企业和部门不易

  南方周末:大部制改革方案最终公布,但此前一直被各界寄予厚望的能源部却遭出局,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韩晓平:我认为这是一种权衡的结果、妥协的结果,也是过渡的步骤。过去,涉及能源政策管理或影响相关系统的部门多达13个,其中包括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电监会、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商务部、国资委、铁道部、交通部、科技部、农业部等。在能源法修改意见稿公布之后,业界认为能源法能够倒逼能源部的成立,但当时确实太过乐观,要整合这么多部门的交叉权力实属不易。相比较其他大部制的行业,能源行业还需要宏观调控,特别是有太多的强势国有企业——包括电力、石油等,这些国有企业相比过去“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管理,不愿意多一个管实事、责权明确的新“婆婆”来管。这些强势企业、强势部门也在不同场合谏言国家高层,慎行能源部。

  不过,这一新的管理结构也凸显国家对能源问题的重视,将组建由国务院领导直接出面负责、由各部领导参加的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负责研究拟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审议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各部工作,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管理国家的能源。

  能源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事情,这次冰雪灾害之前,实际电厂燃煤已经低于警戒线,即便没有这场灾害,也会出现大面积停电,这个问题现在总结,与市场化改革、价格制度、能源规划、行业垄断、煤炭生产、安全监管、铁路运输、海路运输等问题都有关系,一个高层次的协调是必要的,也反映出我们政府对于能源问题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能源不能作为一个行业部门来管理

  南方周末:上个世纪我国也曾成立过能源部,最终予以撤销,这次没有成立能源部是否也因相同原因?

  韩晓平:能源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个基础。我们不仅要清楚什么是能源,更要清楚能源是什么。事实上,将能源作为一个工业行业部门的管理思路是难以成功的。

  中国历史上建立过能源部,也成立过能源委,都没有很好地形成行业管理的有效职能,反而成为煤炭、电力、石油等各大工业集团利益角逐的竞技场,每一位部长、副部长都置身于行业壁垒之中,代表着一个具体行业的利益争来争去,且这个能源的部委又不得不代表自己管辖的行业集团的利益在横向与铁路、交通、环保、国土等部门斗智斗勇,在纵向与上游的计委、经委讨价还价,与下游地方政府和工农业部门为权力、价格和投资等利益争得面红耳赤。最终的结果自然难逃撤销命运,能源的管辖权限也再次分散到各个部门。

  能源无法落实问责

  南方周末:目前机制最大的弊端是什么?

  韩晓平:目前机制导致没有一个机构能够系统地、自始至终地、权责一致地管理中国的能源事务,没有一个部门对中国能源出现的问题承担责任。

  以此次南方雪灾为例,一次自然灾害,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工业灾难,最后,我们看到的全部是英雄,在风雪中战天斗地,但没有看到任何一个部门出来主动承担责任,从自身总结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能源供给的系统危机,有什么经验此后可以吸取。不吸取经验教训,我们是不是等待下一次天灾中涌现更多的“英雄”?

  国家发改委是目前中国能源的主要管理部门之一,过去发改委更多的是为项目审批忙得不可开交,改革的问题、体制创新的问题、机制设计的问题顾不上,在现行管理构架下,发改委只是承担了为中国能源管理的决策提供参谋建议,但无需对决策的质量承担直接责任。其他各部委都在自行其事,由于决策是发改委对领导参谋建议,自己也无责任可言。

【责任编辑:蓝晓梅】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