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2008年全国两会
社论:网上问总理,意义有几许
2008-03-05 15:01:46  来源:新华网-南方都市报  【字号
  近年来两会的一大看点,就是网络直通两会。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建起了留言区,并联合传统媒体,承诺会将其中有价值的留言转给代表委员,从而进入两会会场——想象一下,你在斗室里电脑屏幕前敲下的字句,被带进熠熠生辉的人民大会堂。这个意象颇具吸引力,让网民有一种参与感和在场感。

  还有更鼓舞人心的事,那便是国家领导人上网读帖子和给网民回信。网络真的把世界拉平了,与国家领导人直接对话,普通百姓的那种激动绝对不是伪装的。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心理,几乎所有大型门户网站都建起了类似于“我有问题问总理”这样的留言区。这些留言区吸引了大量网民,发言非常踊跃。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我有问题问总理》和《我给总理支一招》这两个帖文,在一个星期之内便有超过31万人次点击、近5000条留言。而在新华网上,截至3月3日,各种提问、建言已经达到了3万条,有150万人次的网民参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网上问总理”已经成为一道相当壮观的景观。

  对这道景观,有人以为是媒体的眼球意识制造出的话语泡沫,也有人认真地解读为中国政治气象的更新。去年便已经有媒体宣称,“网上两会”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今年又出现了同样的欢欣,把网上问总理现象当成是中国政府汇集民意的新方法。

  其实,人们从自身利益出发去关心政治,这并不是什么值得惊奇的发现。网民的议政热情,也不是两会期间所独有。网上问总理这件事除了再次印证了民意沸腾,并没有提供什么新鲜的信息。这些留言的结局基本上可以预想。大部分不过是网友间互相阅读,很快被信息的洪流淹没。有代表性的留言,也许刚好触动了媒体的兴奋点,被挑选出来成为记者向代表、委员或有关部门提问的一部分,但基本上不会得到正面答复,即使有了承诺式的答复也没有人去跟踪约束。

  没人相信总理会逐条阅读成千上万的留言并给出回复,实际上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留言内容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可以模仿的官腔,“走文化强省之路应是河南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另一类是最朴素的民意表达,“请问总理,咱们普通老百姓什么时候买得起房子啊?”“我想问总理,能不能研究给全国65岁以上的农民发退休金。每餐1元,每月90元……”这种许愿式的表达,汇集在一起倒是可以勾勒出社情民意。只是,这个勾勒的过程,并非简单的分类处理或是媒体编辑就能完成。

  社会和国家已经发展到非常精密的地步,政治参与早就已经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实际上,如果真要通过人人表达的方式去了解民众意愿,需要不计成本,由专业机构通过科学方法进行调研和统计。简便可行的办法则是,由民意代表亮出自己的立场,在竞争充分的情况下,民众只要依照自己的意愿作一个简单的选择即可。这个过程中,法律必须保障民众对代言人的约束力。另外若要将不同意见带入政治辩论和利益博弈的现场,若要这个博弈结果转化为公共政策,则需要法律保障代言议政机构对行政部门的约束力。

  只要稍作分析就会明白,网上问总理这件事的实质,浪漫大过现实,形式大过内容。其最大的效果便是汇集民意,但这些民意应该是各方早已经了解的。不能设想,代表和委员直到两会即将召开还不明了那些一目了然的民意;更不能设想,政府每天处理大量公共事务,竟然是在不知民意的基础上进行的。令人感到尴尬的是,两会代表委员的职责正是代表民意,汇集民意的制度渠道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何必又另辟蹊径在网络上重新汇集?

【责任编辑:黄明予】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