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政务
菖蒲社区:闽江畔见证沧海桑田
2014-05-07 22:28:41  作者:陈坚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新闻网讯 菖蒲社区位于仓山区临江街道东部,东起工农路,西至闽江二桥,南临朝阳路,北靠闽江,面积0.27平方公里。辖区有三盛巴厘岛、临江大厦、菖蒲新区(旧屋改造住宅小区)、浦墘新村、中庚红鼎天下、华侨新村等,总人口数11254人。南江滨大道沿社区北侧东西横穿,道路沿线风景秀丽,绿树成荫,是人们休闲游乐好乐园。

  福建最大的天主教堂

  据《福州地方志》记载:明天启五年(1625年)相国叶向高归故里,路过杭州时,在监察御史杨廷筠家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他们一起到福建。艾儒略就在福州传教,并在宫巷建大堂一座,名三山堂,为福州最早的天主堂。艾儒略在福建传教23年,建圣堂22座。从1848年到1936年约80余年间,福州教务最为兴旺的有泛船浦天主堂、西门三官堂、仓山乐群路小教堂、上渡天主堂等9座。这些教堂最早租用民房,或利用旧式民房改建,虽保留原来建筑的外貌,但内部装饰西化。1933年落成的泛船浦天主堂和1938年建成的花巷尚友堂等是完全西式的建筑。清康熙至道光年间,清政府实行禁教,闽浙总督驱逐外国天主教传教士,宫巷天主教堂被查禁、没收改为关帝庙。福州成为通商口岸后,传教士接踵而来,恢复传教工作。同治三年发还旧时没收的教产,福建省通商总局以泛船浦民田抵换宫巷原天主堂。

  泛船浦教堂单塔楼仿哥特式建筑,总体建筑风格为半哥特式、半法国式的。整座教堂可容3000人,原为木结构、双层,下作教堂,楼上为神父居室。1932年在旧堂侧建造新座堂;又将旧堂拆除,改建双层24开间的新主教府。1933年座堂与主教府同时竣工,全堂总面积18亩。主体建筑为主教座堂,砖混结构,哥特式单塔楼。堂身呈十字形,长60.2米,宽19.52米,建筑面积1254平方米。堂内顶部作拱形穹隆,缀以星辰,两侧和祭坛上部窗门装有彩色花玻璃,前沿三间玻璃绘有八幅彩色圣像。上世纪60年代,电影《地下航线》曾在此拍摄外景。

  由于南江滨大道建设需要,2008年8月30日开始的半个月内,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对泛船浦教堂进行整体平移,向东移动75.6米,向南移动30.7米,并且旋转了90度,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

【责任编辑:黄新锦】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