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政务
政协委员围绕中心工作建言献策
2014-01-05 23:57:52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委员观点:优化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深化企业主辅分离改革

  政协委员张涵提出,“十一五”以来,我市服务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新的增长点。不过,目前我市正处于由工业经济主导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过渡的关键时期,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任务艰巨。这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周边城市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竞争压力。二是我市第二产业增速明显,第三产业相对滞后,两者比重失衡不断扩大。三是我市服务业增长率近年一直保持在10%~11%,低于“十二五”规划中拟定的15%以上的目标。四是服务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如何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张涵建议,加快福州新区开放开发,优化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因地制宜、政企联动、各方协作、注重实效原则,深化企业主辅分离改革,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各个行业的管理制度,理顺综合管理机制,建立现代服务业人才体系。

  在张涵看来,我市新兴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也需大力支持和鼓励发展。他认为,可以规范服务标准、健全准入制度、完善融资体系为基础,加快设立海峡金融街等金融功能区,加速培育金融龙头企业;完善物流发展支撑体系,着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集群;发挥福州省会中心城市科研机构和人员相对集中的优势,加快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会展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此外还要支持设立新兴业态,建立新兴服务业发展资金,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鼓楼、台江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的辐射效应,推进新兴服务业均衡发展。加大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力度,以着力突破新兴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释放新兴服务业的潜力和活力。

  民进福州市委员会在《关于出台更优惠政策,加快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中则提出,在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进程中,可从六大方面着手促进我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考核措施,研究制定《第三产业主要指标考核办法》,力求第三产业有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落实优惠政策,在放宽准入条件、土地使用、税费征收、融资投资、法律保护等方面给予支持,坚持“非禁即入”,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和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服务性行业;建立季度第三产业联席会议和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第三产业平稳运行;加强第三产业的招商力度,加大第三产业的投资规模,鼓励在外企业家回乡投资物流业、交通业、旅游业等,培育壮大第三产业规模;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第三产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业务考评管理制度,做好第三产业运行监测。

  加强政府引导

  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委员观点:建立多渠道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人才支撑机制

  来自民建福州市委会的政协委员王宗华在对我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调查中发现,资金不足是目前企业技术创新中普遍问题。虽然不少受调查企业都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但企业获取研究开发资金的途径不广,资金来源大部分都是企业自筹,来自政府部门和银行贷款的科技活动资金量很小。调查结果显示,88.2%的企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技术创新,10.7%的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技术创新资金需求,而从政府部门获得研发经费的企业比重仅占1.1%。由于资金来源过于单一等原因,近八成企业在技术创新资金方面存在缺口,其中六成企业认为缺口比重一般或较大。

  另据调查,我市57.7%的企业认为,缺乏高素质技术人才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36.6%的企业认为在技术研发人才方面的缺口“很大或较大”,39.8%的企业认为缺口“一般”,只有8.6%的企业认为“没有缺口”。

  王宗华认为,解决技术创新资金紧张问题,需要加强政府对企业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应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优惠政策扶持的科技投入体系。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扩大科技项目贷款规模,提高对科技项目的贷款比例,对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给予重点支持,完善科技与金融结合双赢机制。

  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委员建议,一方面政府要建立并且完善科技人才的服务平台,重视引进紧缺人才,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培训,为企业技术创新储备力量;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吸引高素质科技人才,建立并落实有助于科技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为科技人员创造工作条件,敢为、能为、有为,引得进,用得好。

  (福州日报记者组)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徐梦晓】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