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每日评论
金慎思:中国不能关起门来搞慈善
2011-10-03 14:08:55  来源:新华报业网  【字号

  “中非希望工程”风波的导火索源于北京地区近30所打工子弟学校被关停、校舍被拆除。在网友对打工子弟学校被关闭事件的关注下,“中非希望工程”被挖掘和聚焦,迅速成为公众的话题中心。很多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国内这么多失学儿童都不管,却偏偏要跑到十万八千里之外的非洲去开办学校?
 
  这种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于我国失学儿童现状的强烈关注。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据和教育统计数据计算,2000年全国小学阶段失学人数约354万人,初中阶段失学人数约734万人。若以13 岁为小学毕业年龄,16 岁为初中毕业年龄,2000年小学毕业人数比同龄人口数少209万,初中毕业人数比同龄人口数少394万。加上近年来农民工群体的不断扩大,进城务工子女上学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使失学儿童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严重。

  然而,以国内问题为理由质疑中国人在非洲兴办学校的做法实为不妥。这种质疑其实是因对慈善的狭隘认识以及慈善捐赠中所涉及到的“契约精神”不完全理解所致。“中非希望工程”作为一只出头鸟的角色,为公共讨论现代慈善议题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世界一家的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慈善事业中有着深刻的根基,他们追求“跨越国界的爱”,正如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作家霍布豪斯(Hobhouse)所言:“从未划定过一条线,越过这条线,人类的责任就告终止。从未有过一个鸿沟,跨过这个鸿沟,人类受苦受难的呼声就听不见,屠杀和酷刑就不再可恶。”

  当西方在吸收这种将人视为世界之本的精神养料之时,我们的先人还处于“开眼看世界的初级阶段”。直到我们的物质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某些慈善项目“远走他乡”之时,我们才发现原来观念上的支撑点依然并非所有人都已经具备。关于“中非希望工程”的争论中,这一点无疑需要认识清楚。

  事实上,中国长久以来都是慈善国际化的受益者。即使以近代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从事宣教工作的情况来看,其客观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举例来说,建国前,中国共有14所教会大学,分别是燕京大学、齐鲁大学、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华中大学、金陵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湘雅医科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沪江大学、岭南大学、协和大学等。教会大学虽然数量不多,但起点很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示范与导向作用。因为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颇为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教会大学史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它们为中国高等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微笑行动(Operation simile)”是一家专门为患有唇腭裂及其他头面部畸形的贫困家庭的儿童提供免费医疗的非盈利性慈善机构,成立于1982年,总部位于美国。他们的传统服务项目是提供免费手术。1991年,它首次来到中国,20年来,这家慈善组织已经为2万多名中国儿童提供了免费手术。在“微笑行动”中国小组的宗旨中,明确写道“与各类慈善和公益事业机构紧密合作,积极推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为中国人民提供更多的健康教育和慈善援助,使需要帮助的人能及时获得援助,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美好”,“通过志愿医疗活动的开展促进中美两国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相互了解,互相认识”。

  也许在中国,听多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美好”、“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这类话的人们会觉得“虚”,然而,两万多例免费手术不仅为“微笑国际”赢得了切切实实的尊重,而且确实也在点点滴滴地加深人们之间的理解与友爱。

【责任编辑:陈玲云】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