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要闻
昙石山博物馆遗址厅春节起免费开放 周一要闭馆
2010-02-08 23:02:23  作者:綦芬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人们将站在钢化玻璃地面,俯视先民们的生活场景和墓葬群

  福州新闻网讯  继2008年6月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新馆一期主体工程竣工落成并免费对外开放后,二期的考古遗址厅改建工程和布展已完成,春节(正月初一)起免费向公众开放(周一闭馆)。

  遗址厅上架起玻璃罩

  作为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昙石山遗址保护与博物馆建设现已全面完成。新馆占地108.8亩,总建筑面积6010平方米。新馆分主馆和遗址厅两部分,主馆依山而建,陈列展示了昙石山遗址10次发掘出土的图文资料及部分珍贵文物,并复原了部分生活场景。

  位于山顶的遗址厅,改建后总面积为1050平方米,保留了1997年第八次考古发掘留下的遗迹现场,保护并展示了当时出土的18座墓葬、2条壕沟、5座陶窑以及部分祭祀遗迹。从这些墓葬遗址,人们可以了解昙石山文化晚期父权制的确立、私有制的出现、“日本人骨”的来历,以及昙石山人的拔牙习俗、生活艰辛、儿童易夭折等。

  记者8日看到,遗址上方架起了钢化玻璃地面,站在玻璃地面上,可以直观地俯视脚下距今4300年至5500年的福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昙石山先民们的生活场景和墓葬群,诸如保存完好的钙化了的昙石山先民的人骨架、体现了昙石山贝丘文化遗址的贝丘堆积层、氏族公共墓地、壕沟、复原的陶窑等。

  新出土的文物将亮相

  昙石山博物馆办公室主任林秋明告诉记者,这些四五千年前的人骨架之所以能保存下来,与昙石山遗址的海洋文化特征有关。这里墓葬上方有蚬子壳等贝丘堆积,贝丘是石灰性质,具有吸水防潮的作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无意中很好地保留下了昙石山先民的人骨架。

  遗址厅现场有2条两三米深的壕沟,一个属于昙石山文化时期,另一个属于黄瓜山文化时期。昙石山博物馆业务部主任吴卫告诉记者,第八次考古发掘时,这些壕沟只挖掘了局部地段,壕沟不知往哪里拐弯和延伸。

  2009年3月配合遗址厅改建进行的第十次抢救性发掘,进一步揭示了两条壕沟的走向,这对考古研究很重要,对壕沟的用途有参考意义,引发了几种猜测:壕沟是原始社会部落之间的分界线?抑或是生活区与墓葬区的分界?还是防止外界入侵或防御野兽的设施?这次遗址厅改建,将两条壕沟的走势图标示在大厅墙上。

  第十次考古发掘,还挖掘出一些墓葬、灰坑和陶窑,出土了制作精美的彩陶罐、陶釜、陶鼎,磨制精美的箭镞、骨镞、石锛等30多件器物。这些器物中的一部分补充展示在主馆的陈列厅内。

  遗址目前才挖掘1/3

  改建后的遗址厅,采用了声、光、电等多媒体展示手段,尤其是展厅入口处的电子书。电子书做成一本展开的书的模型,投影机放映成像在书上,记者将手轻轻触摸电子书下方的感应器,就能一页页快速翻阅有关遗址厅的图文并茂的介绍。

  昙石山遗址目前才挖掘了1/3,未挖掘、需要保护的部分还有2/3,如今这部分就以遗址上方绿化的形式,保护在通往遗址厅的山坡上。上山道路设计得很人性化,建有上山水泥道和残疾人道,以及雨天防滑的木栈道。

  山坡上还设置了石斧石锛石雕等园林小品。草皮绿化8日基本完工,据悉,今后山坡上还要塑其他的雕塑小品,使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新馆真正成为一个融博物馆、考古遗址现场和遗址公园为一体的展示园区。

  (福州晚报记者 綦芬 通讯员 陈蓉)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