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花甲夫妻坚守最后的打铁铺
2013-04-01 07:04:21  作者:雷岩平 赵铮艳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新闻网

老夫妻齐心协力一起打铁

  炉火呼呼,锤声叮当,火星四溅,淬火“呲”响……

  打铁,乡土中国最古老的行当之一,近年来却几乎销声匿迹了。

  近日,记者在仓山建新镇听到了久违的打铁声。66岁的郭传建与60岁的老伴施春英在洪光村一间简陋的砖房里,坚守着这门手艺。

  走进老郭的打铁铺,寒意顿时少了几分。成年累月的烟熏火燎,砖房四壁已由红变黑。这间面积逾20平方米的砖房既是打铁铺,又是老郭与老伴的“蜗居”。

  砖房的角落里是一个用砖块堆砌的壁炉,旁边安置着一台旧鼓风机。炉膛内火苗直蹿,映红了老郭的脸。见炉里铁棒通红了,他麻利地夹起,迅速移到铁墩上,用小锤一阵敲打后,对老伴使了个眼色,施春英心领神会地抡起6公斤重的大锤。夫妻倆你一下我一下,大锤小锤轮番起落,有节奏地敲打铁棒。

  经过长期磨合,施春英与老郭早已心意相通。他们每抡一次铁锤,先将膝盖弯曲,然后腰一挺,铁锤就稳稳地落在铁器上,顿时火花四溅。老郭边打边看,又将铁器放入火中二次煅烧,再敲打一阵,用锤子轻轻敲一下铁墩,暗示“可以了”,施春英便放下手中的大锤。这时,铁墩上的铁棒已变成了铁器。

  “打铁时眼睛要看准目标,锤子砸下去要快、准、稳。”老郭说,打铁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是最后一道工序——淬火。说话间,他夹着铁器迅速伸进盛满水的木桶,随着“呲”的一声响,一股青烟飘起。淬火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经验和技术,必须掌握好温度和时间,才能淬得好,使铁器坚韧耐用。

  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老郭说,打铁又苦又累,特别在炎热的夏天,站在炉膛边全身没一处是干的,但打铁时免不了被火星溅着、烫着,所以,夏天也要穿得严严实实。老郭感叹道:“打铁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儿子抡起锤子双手就起水疱,吃不了这种苦。现在也没有年轻人来学这门手艺。”

  老郭在上世纪80年代以打石为生,工具要自己打磨。机缘巧合之下,他拜一名老铁匠为师,学会了打铁。2001年,他与老伴开了这家打铁铺。老郭的打铁技术好,价格又公道,在附近小有名气。

  老郭对自己的手艺颇为得意,他打造的各种铁器,就连尚干、鼓山、螺洲等地的人都专门上门来买。一些屠户、建筑工人也会把用钝了的工具拿给他修理。

  “干了这么多年,现在每月能挣两三千元,够我和老伴生活,我们已经很满足了。”即使隐隐感觉到打铁铺的日子不会走得太远,干一行爱一行的老郭仍表示,要坚守这块最后的打铁“阵地”,“直到干不动了为止”。

  (福州晚报记者 雷岩平 赵铮艳/文 张人峰/摄)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林少斌】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