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老劳模王大俊:用30年时间干了50年的活
2013-11-24 21:36:44  作者:李白蕾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新闻网

  福州新闻网讯 在福州老一辈工人中,“王大俊”是响当当的一个名字。他在1959年和1979年两度荣获全国劳模称号,并当选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先后革新160多种刀、夹具,其中75度大型机夹车刀和旋转弹簧强力蜗杆刀具,提高工效3倍以上,在全国造船业推广使用。在“光荣与梦想”福州市劳动者风采展上,他“用30年时间干了50年的活”的感言令参观者无比佩服。

  王大俊是穷孩子出身,1942年进南平铁工厂当学徒,新中国成立后在省上游造船厂当工人。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有一次他听到别人介绍技术革新提高工效后,思想触动极大,从此便与机夹刀具技术革新结下不解之缘。“文革”期间,他也没有放弃过创新,默默地搞了30多项革新。其中被大规模推广的75度大型机夹车刀就是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研发出来的。

  有一次,他在突击加工渔轮推力轴时发现,推力轴的余量很大,用一般通用焊接刀具切削,效率低、消耗大。他冥思苦想,一本资料上小型车刀机械夹用法的原理突然给他极大启发。小车刀能用,大车刀能不能用?他和同事利用晚上时间进行试验,终于创造出75度大型机夹车刀,对渔轮推力轴成功地进行强力切削,提高工效3倍,还节省了刀片和刀杆材料。这把刀具在全国造船工业技术展览馆展出,被确认为先进刀具。为了将技术革新推广到更多企业,王大俊组织两个金属切削技术交流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50多家工厂推广先进机夹刀具1.4万多把,仅材料费一项就节省14万多元。

  改革开放后,王大俊的创新生命也迎来了美丽的春天。“时间太宝贵了,我得跑在时间前面,能抢回一天是一天。”就这样,他一直“抢”到62岁才退休。从1951年干到1988年退休,他在金属切削的岗位上连续36年出满勤,并义务贡献工时2万多小时,相当于用30年的时间干了50年的活。值得一提的是,他先后进行了160多项刀、夹具革新,其中仅在改革开放后至他退休的10年间,就有80多项技术创新问世。

  如今,王老已有86岁高龄,被聘为企业职工技协指导员,一有时间就下车间转转,和年轻同事们切磋生产工具革新,爱“玩刀”的他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一把永不卷刃的宝刀”。

  (福州日报记者 李白蕾/文 俞松/摄)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蔡晨烨】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