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江心福:难忘鹰厦线上流血流汗的光荣岁月
2012-05-02 21:56:00  作者:李白蕾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人物名片:江心福,福州人,1935年生,福州市总工会退休干部。1955年参加鹰厦铁路建设,次年5月被铁道兵8501部队司令部授予“劳动积极分子”称号,9月被团组织授予“福建青年志愿者筑路队”纪念章,是我省第一代青年突击队成员之一。

  今年77岁的江心福是福州有名的“热心肠”。退休后他活跃在各种场合:市人代会组织公民旁听大会,他积极报名并热情发表意见;市政府推荐先进市民代表担任部门行风监督员,他一当就是10年;他还发挥笔耕特长,在媒体宣传榕城的文明新事……殊不知,江老到今天仍有这把参与家乡建设的火热激情,与他的另一个身份有关——他20岁时就踊跃报名参与鹰厦铁路建设,获“福建青年志愿者筑路队”纪念章,是我省第一代青年突击队成员代表。

  “回忆起峥嵘岁月,我至今心潮澎湃。”江心福打开了话匣子。1955年10月,福建青年报上一则消息引起了高中毕业不久的江心福的关注——为了对知识青年进行锻炼,也为铁路修通后建立路局车站培养输送人才,团组织号召青年组成志愿筑路队去修建鹰厦铁路。“这是在我省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呀!我的血顿时沸腾了起来,毫不犹豫就报名了,半个月后我就接到团市委通知,成为第一批600多名筑路队志愿者的一员。”江心福说,得知这一消息后,母亲流泪了,因为她知道儿子从未参加过重体力劳动,她想像不出在那遥远的工地上,独子要吃多大的苦头。但年轻的江心福心潮澎湃:“我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可以为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点力量,我怎能不兴奋!”

  铁路路基建设的艰苦可想而知。没有机械化设备,全靠两条腿、一双手和肩膀,凭借着锄头、洋镐、土箕等最简单的工具,开山爆破,移山填谷。工地上吃住条件都很差,住的是草棚,睡的是竹床,每间100多人,天寒地冻时大家只能挤着靠体温御寒。

  母亲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没干过体力活的江心福面临的困难要比来自农村的同伴大得多。担子刚挑一会儿,肩膀就被压得生疼,过一夜就肿了;第二天,冒出的水泡流出了血……“肩烂了,手也烂了,天天都一身臭汗,还没热水洗澡,那滋味想一下都难受。不过比起志愿服务带来的快乐,这点历练算不上什么。”江心福说,他们每天清晨六点半就起床,不到8点就开工。“比学赶帮超”是当时最流行的劳动口号,每人每天都要完成固定的任务。“我们突击队的口号是‘重伤不哭,轻伤不下火线,更不当逃兵’,每天大家都早出工晚收工,有的队员生病发高烧,有的腿扭伤了,都没请假。筑路任务提前超额完成。”

  半年后,江心福所在的青年志愿筑路队第一中队修成了10多公里路基,他也被评为“劳动积极分子”。1956年5月,组织上对志愿者重新安排,江心福被分配到广东湛江铁道兵8504部队,学习电气技术,离开了鹰厦铁路建设工地。之后,他干过铁路工作,也干过水电工作,1979年调回福州市总工会从事宣传工作,直至退休。

  “这辈子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在加入青年志愿筑路队时那句‘艰苦奋斗、不怕困难、不怕流血牺牲’的誓言始终激励着我。如今团中央档案馆内还保存着福建青年志愿筑路队的旗帜,作为为团史增光的一员,我始终充满骄傲和自豪。”江心福告诉记者。

  “永远跟党走·青春促跨越”青年群英巡礼栏头,底图加面团旗,旁边用阿拉伯数字写“90”(纪念建团90周年的意思)。

  (福州日报记者 李白蕾)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陈玲云】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