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陈国龄:为骨科患者带去福音
2010-03-22 22:01:35  作者:陈茜茜,叶义斌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他为骨科患者带去福音

  ——记福州市首届优秀人才、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主任陈国龄

  每天早上7点,在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医生办公室,人们总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穿着白大褂坐在桌前,耐心地为病患诊断治疗。每天提早1小时上班的习惯,他坚持了20多年。他就是福州市首届优秀人才、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主任陈国龄。

  “做医生要有一颗为病人着想的心”

    “做医生,一定要有一颗为病人着想的心。”2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国龄几次提到这句话。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上门求诊的病人比较多,自己每天提早1小时上班,就可以多接待些病人,为病人提供方便。
    三明市明溪县一位43岁的病人患先天性脊柱后突,以前因技术原因没能做手术,现在走路已经很困难,以后还会发展成瘫痪。手术可以大大减轻他的痛苦,病人也非常愿意动手术,但存在极大风险。陈国龄认真组织科室会诊,力将风险降到最小,最后为这位病人成功进行了手术。

    作为硕士生导师,陈国龄除了将医术传授给学生外,也常常教导学生和新来的医生:做医生要讲医德,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当把病人放在首位,急病人之所急。陈国龄说,很多病人经济条件不好,为治病要付出大笔费用,医生应该针对每一位病人的实际情况,尽量选用便宜的治疗方案和材料,对病人来说,“最好的不一定是最贵的,最适合才是最好的”。

  赴美国进修 带回骨科新技术

    1968年从福建医学院(现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后,陈国龄在三明市将乐县一乡卫生院当起了基层医生。在那里,他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也深刻感受到百姓对先进医学的渴求。1971年回到福州后,陈国龄当了3年外科医生。1974年,他被分到市二医院骨外科。

    从那以后,白天,他在临床实践中学习骨科知识,晚上翻阅学习大量骨科医学资料,还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阅读国外的医学杂志。1985年,美国的H.W.Kang医生来市二医院做骨科技术交流,陈国龄被选中随他去美国进修学习。

    1988年,陈国龄结束学习回到福州,不仅带回先进技术,还协助市二医院从美国带回价值约100万元的医疗设备及器材,包括35套当时国内尚未生产的无水泥人工关节。接着,陈国龄带领骨科组医生克服资金和手术设备不足的重重困难,在全省首次开展“膝关节镜下手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无骨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等,并将这些新技术在全省推广,填补了我省技术空白,为许多骨科患者带来了福音。

  不断学习创新 更好为病人服务

    陈国龄说,骨科病例在不断变化,医学技术和材料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作为一名骨科医生,要时刻记住更新业务知识,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为病人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其实也是一次创新的过程。”陈国龄记得,有个16岁的女高中生患腰椎间盘突出,他对这位患者使用皮穿木瓜凝乳蛋白酶治疗,用打针取代手术,让患者免受开刀的痛苦,也避免了后遗症的产生。陈国龄认为,有必要将治疗骨科疾病的方法心得记录下来,以便与其他医生交流,促进医学不断发展;或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后,进行科学研究,以更新和完善疾病的治疗方法。他的科研项目《经皮穿刺木瓜凝乳蛋白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人工髋关节髋臼安装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分获2002年、2009年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人物名片:陈国龄,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骨科学会名誉主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关节骨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微创学组委员,骨科学科带头人,福建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

  (福州日报记者 陈茜茜/文 叶义斌/摄)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