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守护大山的希望
2009-09-04 23:24:57  作者:曾艳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人物名片:陈祖卫,长乐市桥里福和希望小学校长。36年来,他为建校四方奔走,让学校从的单人校变成了如今设施完善的山区完小。十多年来,学校进行山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众多山里的孩子走进了高等学府。2000年学校荣获“全国模范希望小学”称号。其个人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省市劳动模范,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9月,陈祖卫又被评为第二届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
   
  “猪舍”校园建成“全国模范”

  走进长乐、福清交界的山沟沟,沿着蜿蜒的山路,我们来到了长乐市桥里福和希望小学,接待我们的,是一个清瘦的人,瘦得彷佛一阵风就可以把他吹走。

  但他是这里的校长,陈祖卫。

  山区学校的苦,人人都知道。

  1973年,陈祖卫在桥里村贵山自然村建起了一座小学校。说是学校,其实寒碜得很,校舍在村里的破祠堂里,课桌椅用木板胡乱拼接起来,陈祖卫,独自担负起了教学、管理的重任。

  就这样,这个单人校忽忽走过了十个年头,到1983年,单人校并入新成立的桥里小学时,也只是乱毛石砌成的6间简陋校舍,窗户用稻草遮,墙上的洞有拳头大。陈祖卫就这样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又过了十年,1993年的一个周末傍晚,一个外乡人来找养猪场,迎面就问养猪老板在不在。陈祖卫一愣,气愤地说:“你这人怎么啦!没看到旗杆吗?这是学校!”那人惊讶地望了一眼,连忙说:“对不起!我没看到,只是从后面看挺像猪舍……”那一夜,陈祖卫久久不能入睡,“猪舍的校园”深深震颤着他的心,他发誓要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第二天起,他就一家家叩响村两委干部的家门,请他们出资建校舍;又在寒霜天,跟着村长一户户动员村民,号召出地建校。资金不够,他又多方呼吁,四处联系爱心人士。

  拿教学楼图纸的那天,正在种田的陈祖卫鞋也顾不上穿,骑车跑了两公里下山接电话。知道图纸下来了,教学楼可以动工了,陈祖卫早就忘了疲劳,高兴地蹦起来。从此,他几乎整天泡在工地上,参与建设,因为过度劳累,他扭伤了腰,留下了无法根治的后遗症。

  1998年,桥里小学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被评为国家级希望小学。1999年元旦,崭新的综合大楼崛起于群山环抱之中。2000年,桥里福和希望小学被评为“全国模范希望小学”。
   
  用真情战胜艰苦

  在学校里,陈祖卫还有一个没有职位的职务——保卫科长。保卫科长的主要工作就是护校。这本来是由所有老师轮流负责的,可是为了给其他老师更多的时间回家团聚,陈祖卫一个人担起了这份工作。一年365天,陈祖卫只有过年才回去两三天,其他的时间他都留在学校中。

  陈祖卫深知,城镇来的教师骑自行车或步行几公里上山上课,已经非常辛苦,他只能尽可能创造好一些的条件。为了留住学校的老师,陈祖卫像对自己的子女一样,细心地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以身作责任,以校为家,树立榜样。又立足山区校情,带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十多年来,进出该校的教师有几十人。在他真情的感召下,教师们都能“既来之,则安之”,大家以苦为乐,安心教学,给学校带来了一片生机。

  说到条件艰苦,陈祖卫眼里溢出了泪花:“山里苦,老师们连谈恋爱都找不到对象,但为了孩子,他们在这大山里呆了两年、三年、四年,我很感激。” 
   
  点燃山里孩子的希望

  “36年来,常常有人问我寂寞吗?快乐吗?我总说,有这群可爱的孩子们陪着我,我不寂寞,很快乐!”每次做演讲,陈祖卫都会做这样的开场白。

  陈祖卫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他可以说出每个孩子的名字,哪怕是十年前教过的学生,他也能清楚的记得。因为这些孩子里,很多都是他手把手辅导出来的。

   山里的孩子基础差,要拿到好成绩,老师要付出普通孩子两倍、三倍的努力。每天放学后,陈祖卫都和老师们留下来,帮差生补习功课。碰上好苗子,他更是带着优秀老师长期帮他们辅导。十多年来,学校的入学率、升学率均达100%,及格率达99%,在长乐市农村完小校中名列前茅,学校的120多名学生升入大中专院校深造,2007年就有10多名学生考取国家和省重点大学。

  面对村里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学校如今面临着生源急剧减少的压力。“现在我最担心的就是生源越来越少,学校要撤并。学校是我花了几十年的心血建起来的,我一天也不舍得离开。”

  为了动员学生留在村里读书,陈祖卫又像当年一样,一户一户做工作。他相信,在老师们的努力下,山里的教学质量会越来越好。

  (福州晚报记者 曾艳/文 俞松/摄)

【责任编辑:陈燐】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