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林山:弘扬闽都民俗文化 社科界大有可为
2009-02-06 21:54:18  作者:吕路阳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从7日开始,元宵传统文化活动在文庙连办3天,部分书画家将亲临现场为市民免费写春联。刚刚当选福州市社科联主席的林山,认为此举对普及历史悠久的福州楹联文化大有裨益。6日,记者对他的采访就从对联谈起。

  记者:对联是一种民俗文化吗?福州楹联文化有何特色?

  林山:对联是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学形式。作为雅俗共赏的文化,对联在福州的运用广泛、年代久远。清代,福州就出过楹联大师梁章钜,至今福州的名胜古迹和民间传说中还留存有许多奇联妙对。比如:“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这是涌泉寺山门联;“古佛由来皆铁汉,凡夫但说是金身”,这是开元寺铁佛殿联;“长空有月明两岸,秋水不波行一舟”,这是西湖宛在堂联。

  记者:据说福州的楹联文化中至今还保留着不少民俗活动的影子?

  林山:对。全国各地的群众通常只在春节才贴对联,福州人则贴两次对联:一次是春节,另一次就是在端午节,称之为“午时书”。 福州在唐宋时期文化就比较发达,那时福州的文人不满足于春节时的春联,利用端午节吟诗作赋,将所作的对联贴在春联上。“午时书”一般反映人生哲理,历史上流传下很多佳作,譬如“不效艾符趋时俗,但将蒲酒话升平”“屈子自醒人尽醉,孟尝长富我甘贫”等。

  此外,折枝诗(又称诗钟)也是福州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诗钟其实是一副七言对联,以内容新意、对仗工稳、出句快捷为佳。去年9月,在市文联举办的“海峡月明——折枝诗创作吟唱会”上,炷香铜盘这一“诗钟”计时的传统民俗形式就重现过。

  记者:社科工作者在挖掘和弘扬民俗文化方面承担怎样的责任? 

  林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必须科学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在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资源之时,社科工作者应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发展先进的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为目标,秉持科学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这几天闽都民俗文化节进入高潮,社科工作者要进一步挖掘我们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让这些节日在推动社会和谐与文明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让人民群众在这几天感受到更加浓郁的文化气息,真正地让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记者:市社科联将通过什么样的平台来推动民俗文化的复兴?

  林山:去年首届民俗文化节期间,市社科联与市文化局、福州日报社等单位就联合主办了闽都大讲坛“闽都民俗文化系列讲座”,受到市民热烈欢迎。同时,闽都大讲坛还设立了分讲坛,有“闽都文化讲座”“闽都乡学讲习所”“台江鳌峰苑——百姓讲坛”“仓山三山国学讲坛”等。作为福州市民俗文化的重要传播阵地,闽都大讲坛今后还将继续在宣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播福州的历史文化知识,解答市民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福州日报记者 吕路阳)

【责任编辑:陈玲云】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