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姚淑先:“银耳大王”的追求
2008-02-21 17:29:51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姚淑先又栽培肾耳成功

  银耳生产历经野生采集、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三个阶段。

  姚淑先是用木屑或棉籽壳加麦麸取代段木栽培银耳的发明者。20世纪80年代时,他任古田县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他认为段木栽培银耳要砍掉大量木材,对森林破坏十分严重。于是,他从1968年起经过9年研究探索,于1977年成功获得用代料栽培银耳高产技术,使银耳单产比段木栽培提高20倍。生产周期缩短三分之一。这是对我国银耳生产的一大贡献。

  当时,《人民日报》、《福建日报》均以显著位置刊登这条消息。《光明日报》于1982年11月14日,以头版头条大篇幅报道了“姚淑先探索到银耳高产新途径”的经验;被人们誉为“银耳大王”;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都先后播放了他的事迹。

  全国各地来古田县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姚淑先就举办多期银耳技术培训班,向21个省、6千人次传授这个银耳高产新技术。从此“古田银耳之花,开遍大江南北”。目前,我国银耳年产量,从段木栽培200吨至300吨,飞跃到6000吨至8000吨。使昔日达官贵人享用的银耳,成为平民百姓餐桌菜肴和大众化保健食品,有姚淑先的一分功劳。

  如今,姚淑先已过“古稀”之年,他退休后不是回家坐享清福,而是加倍努力实现银耳人生的追求,带儿女到深圳市创办金明食用菌厂。他说,银耳是我国传统的营养滋补品,从《神农本草经》记载到清末的宫廷御品。银耳具有强精 、补肾、润肺、生津、止咳等功能,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新品种为老年保健品作贡献。

  他从2003年起,大胆用补肾养肝、补肾助阳、补肾明目的中草药作原料,经过数十次栽培试验,从200种中草药中,优选50多种,作为栽培肾耳的培养基。经过5年的研究,终于2007年11月底,栽培成功银耳的珍品——肾耳,并向国家申报了专利。

  经过山西省食品研究所化验,肾耳的多糖、总黄酮和生物碱等含量均较代料银耳高一倍至十五倍。又经山西省药物研究所的试验证明,肾耳还具有一定抗疲劳功效。

  (潘 群)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