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陈峰:修下一条神奇“天路”
2007-08-06 22:58:38  作者:李智勇 侯芳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在所有驻村干部中,陈峰是“走”得最远的。他所在的闽侯县廷坪乡岩头村,距福州市区180多公里,坐汽车要五六个小时才能到。
   
  听说要去那里采访,司机直摇头:“太远了,太远了,到那边,油都没处加。”
   
  果然,山路崎岖陡峭,一路饱尝颠簸。车行6个小时,再徒步30分钟,被颠簸和酷热折腾得疲惫不堪的我们,终于来到了岩头村。
   
  见到陈峰时,他正和村干部一起修路。这条全长11公里的村公路,今年10月就能通车。
   
  “到那时,我们村的农产品就能直接卖到福州市区农贸市场去了。”挥汗如雨的陈峰豪爽地笑着。
   
  岩头地偏,人称闽侯的“西藏”。所以,我们打趣地把陈峰称为“援藏干部”,把这条公路称为“天路”。
   
  陈峰纠正说,其实,这条路还不能称为“天路”,因为只要有钱,路就好修。难修的,是村民的“致富路”,正因为难,才称得上真正的“天路”。
   
  岩头公路不通,交通不便,农副产品外销难,村民致富梦也似乎遥不可及。也因此,全村126户379人,有70%的壮劳力选择了外出打工谋生。
   
  2004年6月,陈峰从市贸发局下派到这里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时,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1500元!
   
  刚开始,陈峰利用自己在农产品运销方面的经验,发动村民养鸭、养羊,种鸡腿菇,搞多种养殖。在他鼓动下,有些村民引种了山东姜和永泰姜,村支书肖书忠带头试养了80多只山羊,有4户村民种了4万桶鸡腿菇,有些村民还养了黄牛,土鸭等。
   
  致富梦刚开始做,随之而来的却是一连串的打击。引种的山东姜在岩头村只长叶不长根;因不懂管理和员工素质有问题,近4万桶鸡腿菇几乎绝收;山羊一天天长大,从80只变成200多只,可一阵寒潮袭来,山羊竟一只只死去,一下损失4万多元……
   
  虽然欲哭无泪,但陈峰没有气馁。失败的原因很快找到了:缺乏种养经验!
   
  找到了原因,村民们也很快从失败中站起来,并主动找陈峰和村两委探讨致富路。最后,村民们一致商议:利用与“食用菌之乡”古田县临近的优势,种花菇。
   
  这条路走通了。因有了前车之鉴,陈峰便不定期邀请种菌专家和技术员来村指导,向村民传经授课。村民每种1万袋花菇,扶贫挂钩单位还将补助3000元。这下,村民种植积极性提高了。2006年,9户村民种植了20万袋花菇,当年花菇每公斤卖到7元左右,平均每户就赚了2万多元。由于看到种花菇的甜头,今年,又有十几户村民要求加入。村民陈志满等也不外出打工了,专心致志回村种花菇。
   
  在村里,我们见到了正在家中烤菇的肖家钰。去年,他种了1.6万袋花菇,净赚2万多元。平生第一次挣这么多钱,老肖心里的幸福感也前所未有。今年春节,他为家人买了新衣服,并带着妻儿首次到四川的丈母娘家“探亲”——由于家贫,舍不得花路费,也觉得没脸面见人,所以,直到结婚21年后,他才首次踏上去四川的探亲路。
   
  “今年我又种了2.4万袋花菇,估计能赚3万多元。要不是陈书记,我可能还要穷下去!”老肖很感慨。
   
  除了种花菇,陈峰还发动村民创办了300亩科学种养示范园,由村集体和村民合股经营,种植法国黑李、德国乌李、日本甜柿等优良果树。还发动村民开垦900亩荒山,种植红豆杉、松树、杉树等。“这些,将成为我们村的‘绿色银行’。” 村支书肖书忠说。
   
  如今的岩头村,终于找到了一条致富路,全村人均收入今年预计可达2400元。由于看到村里基础设施变好了,觉得在村致富有望了,今年,岩头村已有20多名壮劳力回村创业。
   
  (福州日报记者 李智勇 侯芳 文/摄)

【责任编辑:詹丹】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