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黄牛书记”公开“村误”
2007-07-18 20:21:18  作者:李智勇 侯芳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黄荦(左二)在菇棚观察食用菌长势

  “黄牛书记”公开“村误”

  ——记闽清县东桥镇村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荦 
   
  在闽清县东桥镇村后村,村民们爱把市卫生局派来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黄荦叫成“黄牛书记”。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荦”字不好念,干脆就叫他“黄牛”;另一方面,村民们认为,黄荦就像一头老黄牛,勤勤恳恳地办实事。
   
  修路、种菇、建农业示范园、办公司……“黄牛书记”为村后村做的很多实事,村民样样记在心坎上。其中,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便是“黄牛书记”推出的“村误公开”。
   
  记者近日在村后村采访时了解到这么一件事。2005年春节刚过,黄荦从朋友处得知,金山的一个工艺品厂要招50名工人,月薪800元左右。
   
  正发愁如何提高村民收入的黄荦,觉得这是件送上门的好事,于是动员村干部召集村里的48名富余劳力,包了2辆车,第二天就到了福州。到工厂后村民傻了眼:该厂实行计件取酬,村民们根本不懂技术,这活没法干。没几天,村民全都跑了回来。1200多元包车费、餐费打了水漂。
   
  黄荦开始反思:本想为村里转移劳动力,因为考虑不周全,白白浪费了1200多元。
   
  于是,黄荦召集村两委成员,公开检讨“招工事件”,并决定:以后除村务公开外,还要“村误公开”。通过群众议、干部摆、上级提等方式征集“村误”,将村两委近期工作失误张贴在村部门口,警示村干部们今后不再犯类似错误,并希望取得村民谅解。
   
  实行“村误公开”后,黄荦等村干部在村民中的威信不降反升。
   
  村后村有片1000多亩的林地,2003年,村后村实施造福工程从山上搬迁到镇里后,这些林地大都抛了荒。黄荦和村干部、村民代表商议,决定利用抛荒林,搞个长期性农业综合开发园。可群众愿意把林地交出来吗?
   
  结果,村民们不但没反对,而且争先恐后追着村干部们要求用他们的林地:“你们尽管拿去用,用不着什么补偿费,咱们群众信得过你!将来按面积算我们入股就行了。”
   
  有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支部带领30多名党团员集资6万多元,开进深山苦干50多天,种植毛竹、杉木、马尾松等经济苗木,养殖黄兔、山羊,栽培柑橘、脐橙等,农业示范园粗具规模。
   
  “在‘黄牛书记’指导下,我们已投资20多万元开发了1006亩农业示范园, 4年后,这片示范园将成为村后村的‘绿色银行’,到时每年将给村民带来一笔稳定的收入。”谈及农业示范园,村主任林立武一脸兴奋。
   
  除了农业示范园,黄荦还组织村里的党员和33位菇农成立食用菌协会,建立了党员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带动村民栽培秀珍菇。在黄荦的建议下,村集体与村民合资100万元成立福州须弥山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申请注册成功“须弥山”商标。有了品牌,去年村后村外销的秀珍菇身价从每公斤7元提高到10元左右,全村80万袋食用菌卖了个好价钱,菇农人均收入2.7万元,全村30%以上村民脱贫致富。
   
  如今的村后村,人均收入从2004年的不足1300元,跃升至2006年的4630元,村综合实力从全镇23个村居倒数3名跃升至前3名,并先后获得团中央创新项目示范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新农村建设双百村等荣誉称号,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福州日报记者 李智勇 侯芳)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