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记者看福州
骗子花招越来越多 好人智商“捉急”要怎么破?
2014-04-27 19:55:08  作者:胡苏 刘姝君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原题:骗子花招太多,好人智商“捉急”——怎么破?

  新华网福州4月27日电 亲,你收到过“法院”传票吗?接到过“警方”友情提醒没?是否享受过购车“返税”优惠?

  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改变生活,也“成就”了一批“勇于探索”的骗子。钓鱼网站、诈骗二维码、伪基站、垃圾传真……如今骗子技术越来越高超,要没有两把“刷子”,还真不好意思四处“讹钱”。

  伪基站,可以伪装成110、你亲爹亲妈或者任何人的电话号码,给你发短信;传真群发公司“童叟无欺”,群发一张传真只收两毛钱,群发对象数量无上限,充值还赠送大量传真号码;诈骗“二维码”,手机扫一扫,账户钱没了……

  骗子花招千万般,“总有一款适合你”,真真叫人防不胜防。不是好人智商低,实在“敌人”太狡猾。对于“高智商”骗术,到底怎么破?

  小便宜莫要贪。面对送上门来的好处,不妨“拿冰块敷敷脑袋”:天上何曾掉过馅饼?

  私人信息别泄露,谈钱必定“伤感情”。个人信息妥善保管,家人身份必须保密;手机捆绑的银行卡,少存钱、不存钱。切记,再高明的骗子,编到最后总绕不过一个“钱”字。

  遇到骗子不手软。但凡遇到骗子的人,或受骗不深、或损失不大、或嫌麻烦怕惹事,只要不是被骗到肉痛,大多一骂了之。岂不知正中骗子心思:广种薄收、小骗即安。骗你几十块,还能真跟我拼命?

  如果每个人都较真,接到诈骗短信、传真、电话立即举报、报警,让骗子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或许真能早日实现“天下无贼”。

  令人欣慰的是,已有不少手机“标注”软件问世,可第一时间标注骚扰电话号码,恐怕要逼疯不少骗子:记者曾经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软件显示已被2396人标注为“吸费诈骗”号码,果断掐断之!

  不过大家都很忙,要做到“逢骗必反”,总是得考虑一下机会成本。如果建立一种举报诈骗的激励机制,对于成功举报的好市民,给予些许物质奖励;哪怕评个“小红花”,在个人诚信档案记上一笔,岂不妙哉?

  当然,相关制度设计,还有待从法律、道德、社会伦理层面进行深度论证。

  (新华网记者 胡苏 刘姝君)

【责任编辑:林少斌】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