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记者看福州
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滑 缺乏运动成为重要原因
2014-03-09 16:38:23  作者:陈弘毅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华网福州3月9日电 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的问题表示关注。肥胖率过高、心肺功能下降、运动能力趋低、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攀升,这些问题表明,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现状并不乐观。教育界人士和专家认为,缺乏运动是导致目前状况的重要原因。

  那么,中小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场地、时间到底都去哪儿了呢?

  场地设施去哪儿了?

  “70后”、“80后”记忆中的丢沙包、跳皮筋、滚铁环等体育游戏如今在学校中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电脑游戏、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对青少年产生更大诱惑的娱乐方式。静态生活方式导致“宅文化”大行其道,学生似乎只需要一块电子屏幕就可以“自给自足”。

  一些教育人士认为,把学生从电子游戏前引导到体育活动中来,客观上的硬件是先决条件。城市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学校愈发拥挤,教学楼一幢一幢拔地而起,操场如果还是那个操场,体育运动自然就不够用了。

  福建师大附中副校长温青介绍说,学校为了解决体育活动的空间限制,利用依山而建的地理特点,把操场改造成了三层。“一层是篮球馆,二层是乒乓球和羽毛球馆,三层是露天的足球场。除了解决场地拥挤难题外,还有个好处是,雨天时的体育课不受影响。”

  “上天入地”式的操场建设对于城市中小学来说已不是新鲜事。一些学校碍于空间有限,课间操和“体锻课”只好按年级轮流开展。此外,一些学校中原有的体育项目和设施也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福州实验小学副校长王强有着20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据王强介绍,现在很多学校都没有单、双杠器械了,体育课中跳马等技巧性项目也不开展了。“安全是体育课的第一要务,容易受伤的器械很多学校都不用了。学校计划和文化创意公司合作,引入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有趣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活动设施。”

  保留了很多体育器械的一些学校也告诉记者,单、双杠等有危险的器械基本闲置,用的时候只做“引体向上”等简单的力量训练,其他技巧性体操动作都不做了。

  运动时间去哪儿了?

  “每天早上赖床还来不及呢,哪有时间锻炼啊。”福州市小学六年级学生徐安森(化名)告诉记者,“我家离学校近,每天跑着上学,十几分钟就到了。学校里每周3节体育课,周二到周五有课间操。除此之外,周末有时候去学打羽毛球,夏天偶尔去游泳。”

  “放学了我还想去踢球,可是学校要清校的呀,都得回家。我要是去旁边的文体中心玩,没按时到家,我妈就会给老师打电话,很啰嗦的。”福州市中学学生黎盛浩(化名)说,“周末我想去和同学一起打打球,可是我妈给我报了补习班。”

  “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是写在福州实验小学教学楼上的标语。教育部门统一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而多数学校要把体育课、课间操、“体锻课”和特色体育项目活动加在一起算平均值,才基本符合要求。

  福建师大附中体育教研组组长林宇彩认为,很多学生认为课间操枯燥单调,做起来索然无味,强度不大,很难达到锻炼目的,“耐力训练,因为怕学生因用力失控而导致意外发生,所以往往锻炼的强度都不够”。

  作为一位健美操老师,钟玲玲在学校还负责管理健美操运动队的表演和比赛活动。每当有大型活动时候,她都会收到来自家长的意见。“家长觉得跳操是耽误时间,不如回家学习,或者去上补习班。”钟玲玲说,“我自己孩子的羽毛球兴趣课和课外补习班时间也有冲突的时候,而我每次毫不犹豫地送他去打羽毛球。”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圣鑫认为,要增强身体素质,保证运动时间是必须的。“学生从上学到放学有7个小时,其中拿出1小时来运动;从孩子放学到睡觉,还有约6个小时,这中间有没有运动呢?接下来周末呢?节日呢?寒暑假呢?”

  “爸爸们”去哪儿了?

  足球、篮球、羽毛球、跑步……14岁的黎盛浩说起自己的体育爱好显得很兴奋,当被问道“爸爸妈妈有没有和你一起运动”时,他摇了摇头。而徐安森则高兴地告诉记者,他的爸爸经常陪他到公园里“疾走”,有时候一边走还一边做智力游戏。

  福建一些教育界人士介绍说,体育在家庭中的缺失比在学校中的尴尬地位要严重多了。在发达国家,体育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是亲子互动中的主要形式,对于激发孩子的体育兴趣和培养锻炼习惯起到关键作用。国外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父亲和孩子在一起运动玩耍的情景,而这一点在我国是严重缺失的。

  李圣鑫认为,家长自己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非常糟糕,一是不关心孩子的身体素质,认为没生病就是健康,这是错误的;二是不懂体育锻炼常识,过度担心孩子受伤,从而阻碍孩子参加更多的体育锻炼。

  李圣鑫说,家庭是孩子身体素质的核心要素,家长不能把体育锻炼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学校只对学生阶段性负责。家庭教育不能短视,要对孩子一辈子的健康幸福负责。

  安森的父亲徐兆方说,在孩子的体育活动中,爸爸是最好的榜样。“爸爸们”不能过于功利,孩子能走多远主要取决于家长的眼光有多远。家长要把培养目标从“考试分数”调整到“人生塑造”的高度上来。“不能利益可量化的就做,利益不可量化就不做。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新华社记者 刘旸 陈弘毅)

【责任编辑:黄新锦】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