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记者看福州
一位80后非遗传承人的心声 让百年老铺代代传承
2013-05-27 11:48:38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字号

  陈燕君知道,自己今生将与“槌”相伴。

  2012年,这个从小就做着音乐梦并且越来越接近梦想、已是时尚乐团打击鼓手的“80后”女孩,却为了一个祖辈父辈的梦想,成了中华老字号“同利肉燕”第五代掌门人。

  “要放下钟爱的鼓槌,拿起笨重的燕槌,确实令人纠结。”陈燕君坦承,“开始时主要还是责任使然,让这个百年老铺一代代传承下去。”

  作为福州著名风味小吃,肉燕流传已有数百年,因形状圆头散尾似飞燕而得名。而“太平燕”则是福州风俗中的喜庆名菜,由肉燕和鸭蛋配煮而成。在福州,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必上这道菜,取“太平”“平安”之吉意,有“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的说法。

  肉燕同馄饨有些相似,独特之处在于“肉包肉”,即先用精肉捶打出“肉燕皮”,再包进肉馅。“打燕皮”称得上独门绝活,掌握的人叫“打燕郎”。在“同利肉燕”老铺,这种绝技已传承了130多年,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当初动员女儿接班,内心很矛盾。一是这行当是‘粗活’,历来都是‘传男不传女’,二是眼看着她越来越接近自己的梦想,却让她为了祖辈父辈的梦想接班。但我的体力精力一年一年下降,再不抓紧培养接班人,就真的来不及了。要知道很多传统工艺就是因为年青一代不愿学或学不精而失传,很多老字号也因此跟着消失。”现已被聘为“技术顾问”的“同利肉燕”第四代掌门人陈君凡说。

  陈燕君真正沉下心来当“打燕郎”,把祖辈父辈的梦想作为自己的梦想,是在帮助父亲整理相关资料之后。“通过整理,对家族创业史和肉燕本身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再去看老铺和一只只肉燕,好像都有了生命,有了故事,全都在那儿栩栩栩如生地讲述着我们家族也是我们民族的价值理念,那就是对和谐幸福、平安吉祥的不懈追求。”

  “肉燕皮核心价值就在于纯手工加工,材料要精选,做工要到位,这是一定不能变的。而其他的则一定得变,随时代需求而变。”这位被媒体称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样本”的女掌门一上任,就用古老的燕槌敲出了新时代的节拍。

  如今的“同利肉燕”建起了中央厨房,开启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时代,每天生产的肉燕和燕皮已分别达到1000公斤和500公斤;开办了专门网站,进入了电子商务领域,网购者已遍及海内外;出版了《同利肉燕传奇》《穿过后街的百年槌声》等书,编排了“打燕舞”“同利诗声”等。

  陈燕君的努力很快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已取得了包括中国饮食界最高奖“金鼎奖”在内的一系列荣誉,并被推选为福建省闽菜技艺研究会副会长。

  “把肉燕做好,推销出福州,是我祖辈的梦想,这一点我爸爸已经做到了;把肉燕做大,让它成为一张文化名片,成为我们与世界人民交往交流的一道桥梁,是我父辈的梦想,虽然这几年通过参展参赛,获得了一些认同,但离目标还很远,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小有成绩的陈燕君保持着冷静,“‘槌声响世界、燕皮盖全球’,是当年我老爸参加中国烹饪代表团出国访问时我赠送给他的对联,现在却成了我对自己和这家老铺的未来期许。”

  “我父亲的愿望是让这个百年老铺一代代传承下去,我的名字叫做燕君,就包含着这层意思。现在,我两个孩子的小名也都与肉燕有关,一个叫丝丝、一个叫皮皮,希望他们今后也能真心喜欢上这一行当,把它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陈燕君说。

  (新华社记者 王凡凡)

【责任编辑:黄新锦】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