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记者看福州
再见,绿皮车——福州最后一列绿皮车背后的故事
2012-05-16 11:14:33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字号

  新华网福州5月15日电题:再见,绿皮车——福州最后一列绿皮车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沈汝发

  K8740次绿皮车静静地停在福州樟林火车站。这辆往返于福州与江西吉安的列车是福州火车站最后一列绿皮车,刚刚退出历史舞台。

  “我开的最后一趟绿皮车,是从吉安回福州。”福州-吉安乘务三组列车长陈志宏说,很多旅客在列车到站后拍照留念。墨绿色的车身,黄色的色带,拥挤脏乱的车厢,鸡爪、盒饭……绿皮车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出行记忆。

  绿皮车建造年代久远,曾经是旅客列车最具代表性的形象。“福州火车站从1956年建段就有绿皮车,最早桌椅、地板还都是木头的。”53岁的列车茶水员王国荣回忆说,后来才慢慢有了洗手间、取暖锅炉,照明设施、电源、窗户、水管等也越来越安全、美观。

  在运输条件落后的年代,没有空调的绿皮车运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旅客。顺利出行的背后,是列车工作人员付出的艰辛努力。

  “夏天,车辆停在车场里,没有遮阳棚,在烈日下曝晒一天,外面气温39℃、40℃,车内温度能达到45℃、46℃。” 陈志宏说,“一上车,浑身就湿透了,跑了一两个小时后,温度才慢慢降一点下来。”

  “我上车前,一般先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搞两瓶下去,不然绝对倒。”王国荣说,“车辆是铁皮的,夏天非常热,经常会中暑,跑车真的是遭罪。一个白班下来,要喝掉两大暖壶水。”

  冬天,绿皮车工作人员同样备受煎熬。“太冷了,晚上衣服要穿很多,连睡觉都不敢脱。”福州-吉安乘务二组广播员朱银花说,“特别是闽北、闽西、江西段,在高山上运行,特别冷。”

  后来,绿皮车配了锅炉,在气温低于16℃时烧火取暖。“不顶用,漏风漏得厉害。而且,到处都是煤烟味,特别呛,还很脏。”朱银花说。

  绿皮车上没有餐车,工作人员的吃饭也很成问题。“饱一顿,饿一顿,没个准点。大家基本上都有胃病。”福州-吉安乘务三组列车员李青说。

  虽然条件简陋,但K8740次绿皮车在2008年抗冰灾中却立下战功。“铁道部临时下调令,我们没带衣服、没带行李,直接从吉安赶到广州。”福州-吉安乘务二组列车长周金福回忆说,“从春运之前出去,头尾一个月,一直到大年三十才回家。”

  在这段时间,K8740从广州开到汉口、襄樊、岳阳、重庆……“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周金福说,“为了让返乡的旅客回家,车厢内挤满了人,乘务人员吃饭、用水都没有保障。”

  “这是我印象中,工作时间最长、最辛苦的一次。但看到旅客安全回家过年,我们还是挺高兴的。”周金福说。

  在绿皮车退出历史舞台后,工作人员都转到红皮车上。“硬件设施、服务环境都改善了很多。”福州-吉安乘务二组列车员周阳贵说。

  不过,还是很多人怀念绿皮车。“绿皮车陪着我度过了十几个春运,可以说,没有体验过挤绿皮车的人不算坐过火车!”一位旅客说。还有一位旅客说:“这是我大学期间回家坐过最多的交通工具,虽然慢,但还是充满回忆。”

  “绿皮车票价非常便宜,很受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欢迎。”福州客运段第四车队支部书记叶恒说,但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铁路客车车辆必然要更新、升级,空调客车逐步替代绿皮车是大势所趋。

  “坦率地说,我们到红皮车上人更舒适了,但什么东西用久了都有感情,绿皮车就像我们的伙伴一样,还是有些不舍得。”周金福说。

【责任编辑:陈玲云】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