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聚焦新闻
当代画家余忠为:江山如有待 笔墨自无私
2009-04-09 09:37:50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字号
 


    新华社记者巫奕龙


    百米书画长卷徐徐展开,福州三坊七巷跃然纸上。老宅深院,小桥流水,静寂坊巷,婆娑古榕……余忠为不久前用画笔重构的著名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亦真亦幻,如情似梦。
    已近天命之年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西书画院院长余忠为自幼与画结缘。童稚时,在闽东沿海霞浦县贫寒的家里,他以柜门为纸,用彩色粉笔作画。当小学老师的妈妈因势利导,用古时王冕放牛学画的故事鼓励他习画不辍。10岁那年起,父母被下放到更偏远的村落,他不得不下地种粮、上山砍柴来贴补家用。在艰苦的求学、劳作中,家乡的风光景物成了他的精神寄托,激发他立志练就丹青妙笔,再现自然神韵。
    上世纪80年代,余忠为几经周折,如愿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他的专业是版画,但他同时研习水粉、水彩、水墨等诸多画种,力求互相渗透,融会贯通,突破常规,创新出奇。在中央美术学院,他完成了自己的成名作——参加全国第七届美展的版画组画《海的儿子》。
    多年以后,老师对他的勤奋刻苦记忆犹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马刚说:“他精力过人,在冬天的校园里经常能看见他背着画夹,脸冻得通红地从外面写生回来。大概是从小经历过的磨难练就了他不在乎付出的性格。”
    “孤舟一系故园心。”无论在京城求学,还是在福州工作,家乡的山水风物成了余忠为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树林,溪流,沙滩、渔舟,村落……再平常不过的景物,注入了余忠为的灵感与挚情,使他的画作别开生面,气韵生动,撩人心弦。
    用百米书画长卷展现“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风采,是余忠为数十年厚积而薄发的成果,代表他艺术求索的新突破。72幅中国画,间以71幅记述三坊七巷故事的书法作品,构成长120米、宽1米的书画艺术长廊,笔墨酣畅,蔚为大观。
    3年前,余忠为产生了创作百米长卷的构想,长久蛰伏躁动的灵感顿时有了宣泄的出口。近3年来,他不断将心中的三坊七巷诉诸画笔,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三坊七巷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历尽沧桑,许多古建筑和古意境渐成绝唱。余忠为在写实的基础上,结合运用水墨画、水彩画、版画、油画等多种技巧,艺术地再现三坊七巷的古韵风华。(完)

【责任编辑:陈杰】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