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聚焦新闻
漳州:探索乡镇卫生院的“强身”之道
2009-04-08 08:25:01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字号


新华社记者梅永存、来建强


    “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被认为是降低基层群众就医成本和缓解大医院接诊压力的有效途径。在新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广的背景下,切实加强而不是削弱包括乡镇卫生院在内的基层医疗力量已渐成共识。
    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推行对口帮扶等措施,不断探索乡镇卫生院的“强身健体”之道,极大缓解了农民看病远、看病贵的难题。

  多管齐下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

     2006年开始,漳州市把加强重点乡镇卫生院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市红十字会向社会募集资金1190万元,重点建设了30所乡镇卫生院,辐射全市121个乡镇。这30所卫生院现已实现有符合标准的业务用房,有X光机、心电图、B超、检验和呼吸抢救设备等“新五件”。2007年以来,漳州市克服中央与省财政补助不足的困难,专项安排地方资金,分批实施重点乡镇卫生院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107所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60家乡镇卫生院完成改造升级。
    针对乡镇卫生院人才缺乏、老化、断档等普遍问题,从2009年起,漳州市计划每年招聘15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充实到全市基层卫生院,2010年起每年递增30名。招聘的毕业生将统一安排为期二年的临床能力培训。培训期间,由财政和培训医院安排给予每人每月2000元的生活费。
    漳州市日前出台规定,乡镇卫生院在核编定岗基础上,丙类卫生院和山区乙类卫生院编制内人员工资按事业单位的标准由县级财政全额划拨,其他省定的乙类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和院领导的工资也由县级财政全额划拨。
    漳州市还规定,全市107所乡镇卫生院均对应安排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实行对口帮扶,城市医务人员晋升中级职称前要到乡镇卫生院对口支援累计1年。



漳州市平和县安厚镇卫生院专家楼(3月21日摄)。


    漳州市平和县安厚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正在为村民做B超检查(3月21日摄)。



    农民看病远、看病贵难题大为缓解

    2007年是漳州加大乡镇卫生院建设力度见成效的第一年,全市乡镇卫生院年平均收入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了两番,卫生院发展开始出现良性循环。
    漳浦县石榴镇卫生院地处山区,承担了4.9万人的医疗服务,经过重点建设成为一所基层综合性医院。院长郑亚声说:“2008年,卫生院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163万元。卫生院自筹资金35万元,上级财政配套85万元,盖了新门诊大楼。”
    平和县安厚镇地处边远山区,农民上县城医院看一次病要来回跋涉80多公里。2006年,以县医院兼并的方式,对镇卫生院进行了综合改造。记者日前在安厚镇看到,占地20亩的镇卫生院环境整洁优美,有一幢5层楼的门诊大楼、一幢住院楼和一幢1200平方米的专家楼,在职医务人员40人,设有肛肠科、中医科等15个科室和彩超室、生化检验室、电子胃镜室、X光室、心电图室5个医技科室,病床30张。
    下坪村村民林亚苏说,过去镇卫生院开设的门诊科室少,信得过的医生更少。她胃炎一发作,只能坐一个多小时的车上县医院治疗。村民现在愿意到镇卫生院看病,花费还便宜。她说:“镇卫生院挂号费一次1.5元,比县医院省4.5元;做一次心电图收费19元,比县医院省4元;做一次胃镜收费208元,比县医院省60元。其中,80%的医疗费用有新农合报销,看病费用下降了许多。”
    院长赖林俊说,改造后的镇卫生院功能更为全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目前医疗服务实现辐射人口达15万人,2008年收入突破250万元。

  健全乡镇医卫体制势在必行

    漳州市乡镇卫生院改革源于市委、市政府的几次专题调研。市委书记刘可清说,在调研中发现,农村残疾人大多数为后天性残疾,其中不少是因为得了病未及时治疗,甚至没有治疗所致。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跟不上农村群众看病需求。
    乡镇卫生院是基层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赖林俊对此深有体会,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2007年6月13日,安厚镇的21位村民,食用有机磷农药残留较高的苦瓜中毒,其中5人中毒严重。镇卫生院及时治疗,最终中毒村民全部获救。“如果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和综合应急能力不够强,还要赶到县里进行抢救,急病不等人,这些村民必定会付出惨痛代价。”
漳州市卫生局局长李华分析,长期以来,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效益不好,又属差额拨款体制,医疗收入不足以弥补工作人员的差额部分工资,导致留不住老人才,难以引进新人才,使得现有卫生院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技术水平低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上级部门下派专业人才到卫生院工作,这样的业务环境也缺乏吸引力。
    李华认为,要解决这些难题,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看病需求,各级政府必须要组织协调卫生、财政、人事等部门,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推进卫生院的改革与发展,从投入、人才、帮扶上增加乡镇卫生院的“造血”功能。(完)

 

【责任编辑:陈杰】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