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聚焦新闻
顺差大国正经受“信用逆差”考验
2008-09-28 08:09:28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字号

    新华网厦门9月27日电(记者项开来)中国企业对外出口80%以上采用放账形式,而在进口方面,90%以上却要预先付款或开立信用证,外贸信用失衡状况惊人。

    25日开始在厦门召开的为期3天的第五届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上,中国对外贸易“信用逆差”成为热议话题。

    今年8月份中国贸易顺差达286.9亿美元,创下单月新高。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升至1775亿美元,2007年达到2622亿美元,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顺差大国。

    “很少有人提及的是,中国也是名副其实的信用逆差大国,并为此承担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与贸易风险。”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周纪安说。

    由于90%以上的中国出口企业都没有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国际收账风险只能“听天由命”。

    厦门明亮三星出口公司年出口规模在一亿元人民币左右。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最担心的是货款回收风险,一有风吹草动就提心吊胆,但不放账交易又做不成生意。”。

    记者在会议上了解到,一家国有大型机械进出口企业年进出口规模超过120亿元人民币,但在出口业务中有50%是要向境外买家放账交易;而在进口业务中,该企业99%以上的业务采用信用证。

    今年以来,因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动荡,让中国出口企业的收账风险越发突显。“仅今年上半年,我们公司承保的对美出口业务,坏账率增长了2倍,中国出口企业可能要为对美放账交易付出沉重代价。”周纪安说。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国内最大的政策性出口信用承保公司,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承保了30多亿美元的对美出口业务,其中大部分是放账交易,同期接受到受损报告1亿多美元,坏账率为3.3%。而在正常年份,该公司的坏账率一直稳定在1%左右,同比增长了2倍左右。

    2008年1到8月,中国信保共受理厦门地区出口企业报损金额1900万美元,其中涉及美国市场的有1000万美元,对美出口逾期账款增长幅度达179%。

    严重失衡的信用逆差,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平等竞争位置。欧美国家的买方付款期一般在交货后90天,有的长达120-150天,拉美地区甚至长达360天,中国企业向他们提供了大量信用优惠;但中国企业在进口货物时,绝大多数国外卖家却仍要求预先开立信用证,甚至还要求预付款,中国企业又提前对外提供了大量信用优惠。中国出口企业“已交货却未收款”,进口企业也“已交款未收货”,致使“信用逆差”越拉越大。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面临的巨幅信用逆差存在结构性原因,一定程度也反映了中国外贸出口还处于较低层次,与国外买家谈判中无法取得话语权。

    目前,中国出口的绝大多数是供过于求的商品,国际竞争激烈,如果过于追求信用证结算,势必影响出口量。而就进口而言,市场上短缺的原材料和关键设备占绝大多数,消费品不足3%,因此我们的进口公司只能对外开立信用证。

    此外,中国企业缺乏成熟完善的信用体系,“中国制造”在质量、品牌、竞争秩序等方面的因素不仅影响了其价格,也间接影响到了自身的信用获得,造成了中国企业的非结构性信用逆差。

    专家表示,“信用逆差”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还极大制约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和竞争能力。“信用逆差”的持续积累,还将形成“难者愈难,易者更易”的格局,不利于中国进出口商品格局的优化,极有可能会加剧“贸易顺差”。

    周纪安认为,“信用逆差的产生,也与国内企业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有关,对国外买家的赖账行为无以抗争。比如中国信保这个平台,就可以整合多家企业与国外买家谈判,国外买家如果赖账其付出的信用成本就要大得多。”

    “中国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用也是一种成本,而按国际惯例信用成本可以计入价格之中。将信用成本纳入‘中国价格’之中,企业再寻求信用保险等金融工具的保护,不仅使出口企业的货款风险获得保护,也将逐步扭转中国严重信用逆差的尴尬地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出口贸易险承保部总经理徐新伟说。(完)

【责任编辑:陈杰】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