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聚焦新闻
福州中秋:传统民俗获新生 文化大餐飨市民
2008-09-16 08:32:42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字号
    新华网福州9月15日电(记者来建强)摆塔、鲤鱼饼、找月华……一批富有福州地域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随着今年首个法定中秋节小长假的到来获得新生。福州市民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大餐。

    14日,福州市首次举办的中秋广场庙会盛大开幕,消失多年的“摆塔”又回来了。记者在庙会上看到,老艺人用瓦片、石块等摆出各式宝塔的精致造型,孩子们围在一起唱起悦耳的童谣。

    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介绍,“摆塔”盛行于明代嘉靖年间,戚继光赴闽平倭大捷全胜,回到福州恰逢中秋节。福州老百姓为欢迎凯旋之师,把家中各色物品拿出来,摆在门口以示庆贺。老福州多寺多塔,摆设品多为古塔,故称“摆塔”。

    “过去,福州农村很大,城区比较小,现在城区越来越大了,如果传统节日不放假,城里人都抽不出时间好好过一过传统节日。”前来观赏“摆塔”的福州市民林尔东说,“今年正是有了中秋小长假,‘摆塔’活动才得以重现。纪念戚继光的‘摆塔’活动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福州市仓山区埔头社区的陈华棣在今年中秋拿出珍藏多年的月饼模子,动手做月饼。这些木制的模子有方的、圆的,雕有玉兔、寿桃等图案,还有鲤鱼形状的。

    “鲤鱼饼才是福州中秋月饼的真正特色。”陈华棣告诉记者,鲤鱼饼过去是福州的外公外婆中秋节做来送外甥的。用红线头串起一只鲤鱼饼,挂在小孩的脖子上,代表长辈对晚辈“鲤鱼跳龙门”的美好祝愿。

    “近十几年,外公外婆也常因为忙着工作而没时间好好过节,许多传统民俗都被淡忘了。”陈华棣说,“现在,中秋节假期又让我们有事可做了。鲤鱼饼好吃,又有深意,不会有过度包装的浪费,应该还是俭节文化的代表。”

    “只有孝顺、善良的人才能捡到‘月华’,而捡到就意味着好运。”91岁高龄的陈燊官说,“我小时候,常有大人在中秋节这一晚躲在暗处,挑着一根长竹竿吹肥皂泡泡,然后别的大人逗小孩说那泡泡是天上掉下来的‘月华’,要赶紧跑去捡。”这两天,陈燊官买来了一些科普图书,用红布包裹好了,藏在不易发现的屋角,然后告诉重孙们去“找月华”,谁找到了就归谁。

    福州大学人文社科院许斗斗教授认为,过去虚无缥缈的“月华”如今变成一本本的图书,人们用创新思维“复活”民俗活动,使这些活动增添了浓浓的文化味道,成为孩子们寻找梦想、寻找快乐的源泉。(完)

    

【责任编辑:陈杰】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