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聚焦新闻
(经济观察)中国出口企业“冰河期”何时能结束?
2008-09-10 08:37:41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字号
    9日上午,来自浙江的玩具出口商刘士欣在贸易馆内摆开阵势,忙着向海内外客商推销他带来的声控智能玩具。

    正在厦门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今年首设贸易馆,吸引了世界各地400多家企业、近千名贸易商参展。咖啡、雨伞、节能灯……整个展馆热闹非凡,成为商人们展示各自产品大舞台。

    贸易馆内的喜庆气氛,很大程度得益于下半年开始国内外贸易形势的一系列积极变化。针对出口企业的各种利好消息不断,暂时冲淡了笼罩在出口企业头上的"阴云"。

    海关总署数字显示,7月份中国出口1366.8亿美元,增长26.9%。而随着7月份当月出口的回升,全国前7个月出口同比增长22.6%,增速比上半年加快了0.7个百分点。

    事实上,去年以来,受累于美国需求不振、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攀升、国家信贷和外贸政策趋紧等重重压力,出口企业可谓举步维艰。

    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放缓5.7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当月出口增速回落到17.6%,引起各界对今年外贸出口形势的担忧。

    为抵御"严寒",出口企业正在苦苦探索解困之计。在中国东南沿海,不少中小型服装企业老板不得不甩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老观念,放低姿态力争成为服装行业龙头的配套厂商。

    近几个月,福建彬晖轻工有限公司大幅度压缩产能,减少库存。"纺织原料几天一个价,现在没有库存就是赚钱了。"总经理许冬松说。

    不过,进入下半年"寒冬期"飘来一丝暖意。美元强势反弹、部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上调、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调增、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1亿元,针对出口企业的各种利好消息不断。

    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会长王启明说:"虽然2个点的出口退税率调高并不起眼,但出口企业无疑将获得喘息的时机。而国家相关财政、货币政策的扶持,对处于资金困境中的外贸企业更是'久旱逢甘霖'。"

    与此同时,国际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国内物价指数连续三个月走低,原材料价格的下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望遏制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势头。

    在最困难的时期里,出口企业终于看到一线曙光。人们不禁发问,中国出口企业遭遇的"冰河期"是否就将从此结束?

    "即使近两个月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但现在就断言'寒冬即将过去'似乎还为时尚早。"和很多业内人士一样,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李文溥认为。

    今年第二季度,由于美元贬值带来的出口,为美国经济增长贡献3.1个百分点。为刺激本国经济,美国事实上已放弃"强势美元"政策,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难言止步。

    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也出现负增长。如果下半年欧洲经济仍无起色,中国企业对欧出口也将受到影响。

    "目前国际经济走势尚未明朗,国内出口企业还将经历一段时期的严峻考验。"李文溥说。

    外贸行业中,并非所有企业在"冰河期"都遭遇"滑铁卢"。正在投洽会上寻找技术合作的晋江三福纺织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建成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公司利用人民币升值机遇,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进口了1000多台世界最先进的喷水织机,同时还下大力气与美国杜邦等行业巨头进行研发合作。"由于产品具有差异性和技术独占性,公司毛利率已达40%以上。"

    在品牌上加大投入也增强了部分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如安踏体育今年上半年品牌建设投入已达销售额的14%,为企业带来了75.4%的毛利率增长。

    李文溥认为,从长远来看,出口企业要从根本上摆脱困境,还是应该重视品牌和知识产权,这是企业成长壮大的根本之道。

    数据显示,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今年前7个月,中国服装、鞋类、塑料制品等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幅回落,而机电产品出口4642.2亿美元,增长25.7%,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7.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出口增势良好。

    李文溥等业内人士建议,出口企业应积极顺应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步伐,早日摆脱低成本、高能耗、低附加值的被动局面。(完) (新华社厦门9月9日电 记者胡苏 梅永存)

    

【责任编辑:陈杰】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