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聚焦新闻
福州打造四大文化品牌 闽都文化古为今用
2008-09-01 08:29:20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字号
    新华网福州8月30日电 题:福州打造四大文化品牌 闽都文化古为今用

    新华社记者来建强、沈汝发

    福州三坊七巷第一坊--衣锦坊的水榭戏台古迹复原工程日前收尾。三坊七巷文化与象征古代海洋文明发端的昙石山遗址文化、近代中国复兴之路起航的船政文化、雕刻收藏艺术的杰出代表寿山石文化,福州这四大文化品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形成于唐、兴盛于宋的三坊七巷曾经走出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冰心等100多位名垂青史的人物。这片方圆44万平方米的街区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民居建筑技艺和特色,享有“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去年以来,福州市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斥资38亿元,对其进行全面修复,使之成为城市精神集结地、历史风貌彰显地、名贤文化纪念地、商业文化传承地、民俗文化展示地。

    位于距福州城区23公里的闽侯县荆溪镇昙石村的昙石山文化遗址,是东南沿海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之一,距今4000年-5500年,是福建古代海洋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拥有堪称“中华第一灯”的陶灯、我国最早的上釉技术等众多考古成果。

    为了充分挖掘和保护昙石山文化遗址,福州市明年将投巨资建遗址博物馆新馆。遗址新馆计划占地112亩,包括展馆、考古发掘现场、民族文化区、遗址公园等,着力打造融历史、人文、自然于一体的昙石山文化旅游区。

    1866年,在左宗棠、沈葆桢等一批官员主持下,清政府在具有独特地理优势的福州马尾设厂造船,兴办船政学堂,这就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马尾船政。“船政学堂为近代中国的海军建设、航运、机器、矿冶等领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卓越的人才,创造出众多的中国第一。”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的主要筹划者、85岁高龄的陈道章告诉记者,“马尾船政承载的是科技强国的梦,它是近代中国复兴之路的起航点。”

    为了传承船政文化精神,提升船政遗址群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影响力,福州市近年安排60多亿元,分期建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修复船政衙门文物古迹,建设船政文化博物馆、中法马江海战纪念馆等。

    独产于福州北部寿山一带的寿山石具有极高的欣赏、收藏价值,素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目前,福州涌现出寿山石雕刻巧匠达万人之众,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说:“寿山石文化是一种围绕着寿山石而发展的特殊文化,它与书画、篆刻结缘而有印章学、篆刻学;与地质、物理、化学结合而出现‘田黄学’;与文学结伴而有寿山石诗词和音乐等。”

    四大文化品牌彰显了闽都文化的独特魅力。近年来,福州市大力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为文化发展提供载体。目前,福州市已陆续建成了市体育中心、群艺馆、美术馆、画院、歌舞剧院、博物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共有191个基层文化站、14个图书馆,涌现出闽剧《画龙记》《兰花赋》《红豆缘》等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本土特色的精品力作。

    福州市坚持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并重,在全市2427个村建立了农村文化协管员队伍,组织开展文化大篷车“走进新农村”等一系列活动,在城市社区开展激情广场、邻里节、闽都乡学讲习所等活动,建成430多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610多支社区文化活动队伍。

    福州市既坚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又不断创新文化业态。一方面,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闽剧、茶亭十番音乐、福州评话、寿山石雕、脱胎漆器等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目前福州生产的传统工艺品达30多类几千个品种。另一方面,福州运用现代科技推进文化业态创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满足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责任编辑:陈杰】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