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聚焦新闻
族居曾赖金汤固——福建土楼走笔之三
2008-07-07 09:58:53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字号
    新华网福州7月7日专电题:族居曾赖金汤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走笔之三

    新华社记者巫奕龙、孟昭丽

    仅有一扇大门和两扇小侧门进出,外墙厚2.5米,一至三层不开窗,四层设56个小窗洞并留出贯穿全楼的隐蔽通廊。花岗石门洞安装硬木门,门顶设漏水漏沙装置以防火攻。

    “土楼是民居,也是堡垒。二宜楼兴建268年来,从没有被攻进过。”楼内出生的华安县申遗办副主任唐朱宋说:“1934年国民党军队为抓人曾围攻二宜楼3个月,还用迫击炮轰,最后楼民从地下暗道逃出搬救兵解了围。”他边说边指点着南墙上残存的累累弹孔。

    固若金汤的二宜楼将福建土楼的防御功能演绎得淋漓尽致。土楼是堡垒,是昔日大家族聚居的城堡。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为避灾祸不断举族南迁入闽,土楼凝固了他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艰辛历程。

    西晋永嘉年间,北方战乱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汉人从发达的中原地区迁居福建的序幕。进入闽南漳州、泉州等地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几度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会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土楼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几十户乃至上百户人住在同一屋檐下,土楼内便有了一个小社会。据传在一次婚宴上,两年轻女子夸起自己住的楼,一个说“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另一个说“像座城,居住三年,不识本楼人”,待说出楼名,原来都是永定承启楼中人。承启楼鼎盛时曾住过800多人。

    “土楼对建设和谐社会最有用。”土楼生、土楼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徐松生说,住在土楼里,有事情大家会互相帮忙,邻里和睦。“孩子孝不孝,会有口碑,好的学习,坏的批评,起到教育约束的作用。”

    物换星移。太平盛世,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惊叹先人的智慧和土楼的神奇。

    土楼聚族而居功能也逐渐式微。现代社会,独门独户的小家庭取代了大家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可避免地搬出土楼。平日,承启楼只住30多户100多名老人与小孩,二宜楼仅20多户50多人。“平时只有六七人住,春节时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会回来住几天,有一二百人。”永定衍香楼主苏恒瑞说。

    然而土楼不会寂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古老的土楼。“圆楼是个句号,却引来无数的感叹号和问号。”一位作家的感言,引起无数游客的共鸣。不少游客看完土楼后决意住进土楼人家的客房,寻找更多的“感叹号和问号”。(完)

    

【责任编辑:陈杰】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