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聚焦新闻
“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在福建林区蔚然成风
2008-07-17 08:35:05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字号
    新华网福州7月16日电(记者涂洪长)“分山到户、还林于民”,以62.96%的森林覆盖率冠居全国的福建,2003年起在全省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林权改革带来了山乡巨变,“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在林区蔚然成风。

    作为林改先行区,福建省早在2006年底即已完成明晰林地产权面积7594万亩,97%以上的应改面积落实到位。随着勘界发证的逐步推进,目前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的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然而,产权明晰只是第一步,林业利益分配调整带来的震荡仍然余波不断。

  钱从哪里来?

    由于生产周期长,回报存在不确定性,长期以来林业领域的投融资渠道并不顺畅。林改后的农民尽管造林热情高涨,但造林成本却难以承受,“缺钱”成了林改成果惠及民生的第一道障碍。

    林改启动之初,福建省随即展开了以林权抵押贷款为中心的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民可以拿着林权证像城市居民的房产证一样申请抵押贷款。这一创举被誉为“林业史和农村信贷史上的一大突破”。

    福建省农信社联合社理事长黄常锷认为,“农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直接原因在于农村缺少可供抵押的财产,宅基地不能抵押,农房抵押无法变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这一难题。

    林权抵押贷款的重点是林业小额贷款。尽管林业小额贷款推行过程中一度出现了“农民喜、政府急、银行慢”的局面,但经过各方努力,截至今年2月,福建全省林权抵押贷款累计达41亿元。其中,林业小额贴息贷款累计发放11.6亿元,受益农户6万户。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认为,面向农村的小额贷款离不开行政推动,福建对林业小额贷款实行政府贴息的做法具有可行性,“从世界范围看,金融机构出于效益考虑,小额贷款的利率大多都比较高。实行政府贴息,既可以缓解农户的利息支付压力,又可保证银行的积极性。”

    树要怎么砍?

    树要怎么砍既是老问题,又是新问题。森林法规定,采伐必须有指标,要凭证采伐,消耗量必须小于生长量。而作为处置权之一的采伐权如在林改之后不落实,农民耕山造林的积极性就会再一次被挫伤,时间长了农民就有可能监守自盗分到的林木,导致新一轮的乱砍滥伐。

    有关专家表示,现行采伐管理制度存在许多弊端,集中表现在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上的两大问题:一是不自主,森林经营方案是由林业部门代编的,经营者的意愿得不到充分体现;二是不落实,经营方案只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采伐限额指标则是从上到下层层下达,中央到省、省里到县,游离于森林资源之外。个别地方采伐指标甚至成为权力的象征,成为权钱交易的对象。

    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吕月良介绍说,针对“树怎么砍的问题”,福建省的研究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解决指标分配异化问题。采取伐区资格审查,解决老百姓拿不到指标的问题。

    第二步是进行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县里把采伐量根据不同的乡镇、资源量和采伐顺序,分解到乡镇、落实到村,落实到山头地块。这样百姓就知道林子是否可以砍,什么时候砍。

    第三步是实行森林可持续经营。把资源培育的全过程和林地可持续经营结合起来,让群众五年、十年早知道,引导群众从关心指标向关心经营转变。 
 

    单家独户怎么办?

    被誉为“林改小岗村”的三明市洪田村早在1998年即尝试分山到户,全村800多人人均分得山地6.2亩,蓄积16立方米。在分山的同时,就有村民表示单家独户难以管好山,一旦发生火灾,“各家自扫门前雪”怎么办?

    为解决这一问题,洪田村最终又将全村总人口平均划分成16个经营组,每组30至70人不等。经营组内的成员根据亲缘和人缘关系自愿组合,每组分别和村委会签订经营承包合同,经营组内的所有户代表都在合同上签字。同时在利益分配上,原有山林材积的七成归承包户,三成上缴村集体,新增材积八成归承包户,两成上缴村集体。

    福建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林改在全省范围推行时,洪田村的做法被有效借鉴。在长期稳定林地家庭承包政策不动摇的基础上,联户经营、合作化经营和村集体收取一定比例的林业收益等做法,对于解决好林改之后“单家独户怎么办”非常有意义。

    林权流转有可能造成山林向大户集中、向企业集中,从而造成新的“失山”农民。吕月良对此表示,林权既要流转,又不能过分,应实行限期、限量、现货流转。即鼓励采伐段流转,也就是林子可以采伐了才流转,流转采伐权。林子采伐了林地经营权还给百姓造林,这样既让老百姓拥有了长期而稳定的生产资料,又实现了社会分工。

【责任编辑:陈杰】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