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聚焦新闻
民俗专家:应多发掘和充实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2008-06-06 09:20:18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字号
    新华网福州6月5日专电(记者李慧颖)首个作为国家法定节日的端午节将来临,福建省民俗学会会长、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育伦认为,应多发掘和充实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切勿让端午节成为“吃粽子节”。

    陈育伦说,关于端午节的由来,通常是将它视为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日。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虽然后世不少学者认为端午习俗并不起源于屈原,比如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就指出端午这一习俗,从远古来看并未与屈原联系在一起。但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

    除了爱国情怀,端午节还有祈求吉祥和谐的含义。陈育伦说,端午节起源的另一说法是与季节转换、物候变化有关。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正是春夏交替之时,病虫害渐多,为了驱除这些病虫害,就出现了端午挂艾蒿、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等习俗,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佑安的愿望。

    陈育伦表示,民俗文化的发展,既有传承的规律,又有变异的规律。端午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但是现代人如果只是吃粽子,或是看看电视里的划龙舟,就失去了端午节原本的意义。我们应该多注重开掘、整理、充实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赋予传统节日以新的人文价值和时代精神。(完)

【责任编辑:陈杰】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