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聚焦新闻
德化:密集型模式探求县域经济城乡协调发展之路
2008-05-30 09:02:26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字号
 新华网福州5月29日电(记者项开来 涂洪长)在民营经济相对发达的福建泉州市,德化县地处偏远而成为沿海的山区,发展条件落后于其他县市。但多年来,德化县坚持发展外向型的优势产业--工艺陶瓷,并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走出了产业集中、土地集中和人口集中的密集化发展道路,实现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大量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农村地区得以休养生息,林区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以陶瓷为主业推进产业集中

    相对于国内众多陶瓷重镇,德化的陶瓷产业并不算太知名,但在国外市场,德化独有的工艺陶瓷却享有盛名。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80%以上的陶瓷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全县陶瓷产业实现产值5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收入六成以上,陶瓷业税收占全县税收收入四成以上,还衍生发展出相关产业,全县劳动力资源近一半从事陶瓷产业,可谓“一业兴一县”。

    德化陶瓷产业发展呈现出三个鲜明特点,一是空间上高度密集。全县1100多家陶瓷企业90%集中在县城;二是污染少。全县陶瓷企业90%使用电能、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10%使用液化石油气、柴油;三是以外向型为主。2007年全县出口陶瓷27000多批,货值超2亿美元,居全国第二。

    德化陶瓷产业的高密度和清洁化并非一开始就形成,上世纪80年代德化全县仅有两家国营陶瓷厂、七八家乡镇厂以及30多家村办厂。当时德化曾号召陶瓷业要走进千家万户,其结果是布局分散,市场不发达,更为严重的是砍树烧瓷,对环境破坏非常严重。

    历史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初,德化境内的森林被大肆砍伐做烧瓷燃料,导致很多河流水量减少,几难满足灌溉所需。古法烧瓷使得全县一片乌烟瘴气,由于空气污染,部分地区开始出现酸雨。

    为扭转这一局面,德化县在20多年中不断探索陶瓷业可持续发展的“秘诀”。一是在全县范围内强力推行“以电代柴”的能源结构改革以缓解环境压力;二是提出“相对集中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首先支持城关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陶瓷产业”,逐步推进产业集中,迄今全县经济总量约70%,财政收入近80%集中在县城;三是积极开拓国外市场,逐渐形成集传统陶瓷、西洋工艺瓷、日用瓷于一体的陶瓷产品出口布局。

    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负责人叶少芬说,德化县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整个县不靠港口、机场、铁路和主干公路,工业经济发展能有此规模和水平,陶瓷产业功不可没。“最为可贵的是,尽管20多年来陶瓷产业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德化人不断想法子,找出路,使得整个产业始终能在健康、积极的轨道上运行。”

    ——产业集中带动农村劳动力聚集

    作为一个资源禀赋平平,交通条件滞后的山区县,德化县的城镇化水平却高达55%,大大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在福建县域中也是居于前列。仅有七八平方公里的县城建成区,集中了全县30万人口中的17万多,在城镇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陶瓷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陶瓷产业的不断壮大,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而农村劳动力向城区聚集,又推动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让更多的农民变成市民,更有助于破解城乡二元对立的发展瓶颈。”德化县副县长黄耀昆说。

    德化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曾荣城表示,这些年来,政府通过降低农民入城门槛,提高农民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基本权利,将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同时保留了农民的土地受益权,农民可以通过出租土地和打工而获得“双重收益”,目前全县已有8.22万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关。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入城达6.3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38.7%,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年总收入的80%以上。

    为了让部分进城农民工既乐业又安居,真正从农民转变成城镇产业工人,从2002年起,德化决定在城关和附近乡镇的几个工业园区内建设“幸福家园”,让进城农民低成本获得城关住房。“幸福家园”建房用地由所在乡镇提供,县直有关单位出资帮助解决土地“三通一平”,建成后的住房价格每平方米基本不超过500元,金融部门给予低息贷款支持。

    桂阳乡陈溪村农民肖世景在位于紫云工业区的“幸福家园”一口气买了4套房子,4个孩子各一套,还在楼下买了个店面,开了家食杂店自己经营。他说:“这里虽然暂时偏僻了些,但生活方便了许多,做事的机会也多,有了房子,一家人就算在城里安上了家。”

    德化县总工会党组书记林晋地告诉记者,为解决进城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德化决定在福建省率先建设农民工公寓。目前占地5.05万平方米、建设面积13.37万平方米的宝美农民工公寓一期正在建设。“整个工程可入住6000人以上,公寓以每平方米1200元的价格向农民工出售并提供70%的按揭贷款,其中一部分给农民工租赁,并规定非农民工一律不能购买或租赁。”

    ——农业产业化 农村园林化

    为和“人口向城关集中,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城关居民向现代化社区集中”的趋势相适应,德化同时倡导“耕地和山林向农场和林场集中”的政策。在德化,新农村建设主要抓两个方面: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绿色资源的保护与限制性开发。

    目前德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已逐步形成了“三黑、三黄”的结构,三黑是指德化黑鸡、黑猪和黑兔,“三黄”是指黄花菜、黄花梨和黄茶油。因为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农村土地流转活跃,特色农业、规模农业也加快发展,从1985年到2002年,德化县的GDP增长了37.2倍,耕地面积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长了5.12%,成为泉州地区惟一的粮食自给县。

    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关聚集,让德化县广大农村地区得以休养生息,全县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相关数字显示,1979年德化县的森林覆盖率为56.99%,而今已达到77.3%,境内拥有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石牛山森林公园、石牛山地质公园三大国家级“生态品牌”,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接近国家一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第29位,福建省第一位。退耕还林、山清水秀又为旅游业奠定了基础,目前德化旅游业年收入已近1亿元。

    在南埕镇许厝村,村里总人口原先有1007人,但现在常住的只有300来人,大多是不适应县城生活的老人。一条新修的水泥公路通往村外,村民骑摩托车进城只需要40分钟,这为那些已在城关购房的村民回村播种和收获提供了便利。由于农村居住人口的减少,早些年常见的砍林伐木的事件基本绝迹,森林植被恢复到20年来的最好水平。

【责任编辑:陈杰】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