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创新意识再推创业潮涌
新华网福州5月1日电(记者项开来、涂洪长)第十一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日前在泉州石狮落下帷幕。据组委会介绍,本届海博会成果丰硕,达成意向成交额60.7亿元,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参观洽谈。
服装品牌总量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二位的石狮是当之无愧的“服装城”:2007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到256亿元,占工业产值的60%,对GDP的贡献率达65%以上。
濒海小城石狮的异军突起离不开泉州市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出的优越体制环境。而素有“民办特区”之誉的泉州,在当前谋求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关口,政府意志与民间立场又一次表达出了共同的吁求:创新。
“腾笼换鸟”产业升级
3月中旬,总投资5.7亿美元的和谐光电LED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泉州市近年来较大的引资项目之一,也是泉州市打造台商投资聚集区的重要一步。
记者采访了解到,加强泉台产业合作,积极承接台湾产业新一轮转移,吸引电子、造船、化工、精密机械等产业落户泉州,成为泉州当前产业升级的重头戏。仅2007年,泉州市就新批台商投资项目55个,投资总额3.6亿美元,同比增加138%。泉州船厂、海峡西岸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晶蓝半导体光电等一大批重大台资项目相继签约落地,计划总投资将达29.4亿美元。
作为沿海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泉州向来是国内其他地方招商引资的对象。民间资金充裕的泉州,为何要如此大力度招商引资?对此泉州的决策者表示,传统制造业发达的泉州市,与多数先发展地区一样,产业升级形势紧迫,急需引进优质外来资本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泉州着力打造台商投资聚集区,正是利用对台联系密切的优势,努力承接台湾高端产业的转移,从而带动泉州民营经济的产业升级。
纺织鞋服、建筑建材、机械制造、工艺制品、食品饮料是泉州的五大传统产业,2007年实现产值2160亿元,仍保持了30%的增长,但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泉州市常务副市长廖小军说,目前泉州受到土地、水、电等资源能源约束日益凸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迫在眉睫,急需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逐步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
大手笔承接台湾相关产业的转移,是泉州强力推动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目前,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修船造船、汽车制造和生物医药五大新兴产业在泉州开始起步,“腾笼换鸟”效应正在出现。2007年,五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446亿元。与传统产业的“满天星”模式相比,新兴产业正走出一条龙头企业带动的新模式。炼化一体化、中化重油、泉州船厂、泉州汽车制造基地等一批龙头型企业,从中裂变衍生出的下游产业,也为泉州传统产业的“腾笼换鸟”提供了机遇。
自主创新改造民营企业
玉米、竹炭竟可变成纺织纤维?在泉州海天轻纺有限公司,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技术变成了现实。这家公司的员工不超过2000人,这样的规模在泉州的纺织企业中并不算太大。但与其他纺织企业不同的是,这里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不仅与东华大学、国家纺织品开发中心,还与美国杜邦等知名企业联合从事功能面料的开发。
海天轻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石康告诉记者,海天的核心业务是上游的面料开发、织造,作为龙头型企业,海天争取到了300亩工业用地建设海天工业园,未来将引进一批下游的生产企业进驻,由海天提供原料、样式“定单生产”,从而实现产业链整合。
目前,泉州有4400多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引导它们走自主创新之路成为泉州打造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一环。廖小军介绍说,对于在泉州经济中“十分天下有其九”的民营企业,泉州市近年来采取了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手工作坊发展起来的浔兴拉链,已牢牢确立了自己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的行业位置。不为人知晓的是,中国拉链行业的技术标准就诞生于这个海边的家族企业,全球领先的拉链技术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也于2006年在这里攻克,不俗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其持续成长的诀窍。
像浔兴一样,泉州一批民营企业正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目前全市有1家企业参与制定1项产品的国际标准,84家企业参与制定45项产品的国家标准,63家企业参与制定41项产品的行业标准。
为了鼓励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研发机构,泉州市政府从用地、税收、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目前,全市已经建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以上行业技术开发中心87个。同时,泉州市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市已相继建立了50多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在泉州的每个县(市),都有一个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平台。在“休闲服装城”石狮市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就有一个面向纺织服装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体制创新永无止境
1996年,民营资金参与投资的泉州刺桐大桥,成为国内首例民营BOT融资项目而被国内媒体广泛关注。多年来,这种领风气之先的改革举措在泉州频频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的体制创新,使泉州的创业活力得到了有效激发和释放,在当前新的发展观指导下建立创业型城市,这一点依然重要。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离不开一个既不越位又不缺位的有限政府,体制的创新永无止境。”福建省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开明表示。
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将于今年10月在泉州市举行,按通常做法场馆建设是典型的政府投资工程,但泉州市却将造价7亿元的体育场馆工程交由一家民营企业来投资,这家企业运营30年后再交给政府。近年来,泉州市采取BOT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先后建成了宝洲、北峰、城东、东海等污水处理厂及管网,使中心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了76%以上。
2006年7月,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全新的行政审批模式正式启动。经过改革,投资建设的复杂项目审批从178个工作日缩短到37个工作日以内,一般项目审批从118个工作日缩短到25个工作日以内。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泉州的行政审批工作已走到了全省前列。
“推进自主创新,企业是主体,政府是主导,也是推手。”廖小军说,政府助推创新,其职能就要从审批转向服务,如开通“绿色通道”,放宽科技型企业注册资本限制,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优先购买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和服务,严厉打击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等。 (完)
服装品牌总量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二位的石狮是当之无愧的“服装城”:2007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到256亿元,占工业产值的60%,对GDP的贡献率达65%以上。
濒海小城石狮的异军突起离不开泉州市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出的优越体制环境。而素有“民办特区”之誉的泉州,在当前谋求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关口,政府意志与民间立场又一次表达出了共同的吁求:创新。
“腾笼换鸟”产业升级
3月中旬,总投资5.7亿美元的和谐光电LED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泉州市近年来较大的引资项目之一,也是泉州市打造台商投资聚集区的重要一步。
记者采访了解到,加强泉台产业合作,积极承接台湾产业新一轮转移,吸引电子、造船、化工、精密机械等产业落户泉州,成为泉州当前产业升级的重头戏。仅2007年,泉州市就新批台商投资项目55个,投资总额3.6亿美元,同比增加138%。泉州船厂、海峡西岸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晶蓝半导体光电等一大批重大台资项目相继签约落地,计划总投资将达29.4亿美元。
作为沿海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泉州向来是国内其他地方招商引资的对象。民间资金充裕的泉州,为何要如此大力度招商引资?对此泉州的决策者表示,传统制造业发达的泉州市,与多数先发展地区一样,产业升级形势紧迫,急需引进优质外来资本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泉州着力打造台商投资聚集区,正是利用对台联系密切的优势,努力承接台湾高端产业的转移,从而带动泉州民营经济的产业升级。
纺织鞋服、建筑建材、机械制造、工艺制品、食品饮料是泉州的五大传统产业,2007年实现产值2160亿元,仍保持了30%的增长,但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泉州市常务副市长廖小军说,目前泉州受到土地、水、电等资源能源约束日益凸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迫在眉睫,急需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逐步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
大手笔承接台湾相关产业的转移,是泉州强力推动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目前,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修船造船、汽车制造和生物医药五大新兴产业在泉州开始起步,“腾笼换鸟”效应正在出现。2007年,五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446亿元。与传统产业的“满天星”模式相比,新兴产业正走出一条龙头企业带动的新模式。炼化一体化、中化重油、泉州船厂、泉州汽车制造基地等一批龙头型企业,从中裂变衍生出的下游产业,也为泉州传统产业的“腾笼换鸟”提供了机遇。
自主创新改造民营企业
玉米、竹炭竟可变成纺织纤维?在泉州海天轻纺有限公司,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技术变成了现实。这家公司的员工不超过2000人,这样的规模在泉州的纺织企业中并不算太大。但与其他纺织企业不同的是,这里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不仅与东华大学、国家纺织品开发中心,还与美国杜邦等知名企业联合从事功能面料的开发。
海天轻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石康告诉记者,海天的核心业务是上游的面料开发、织造,作为龙头型企业,海天争取到了300亩工业用地建设海天工业园,未来将引进一批下游的生产企业进驻,由海天提供原料、样式“定单生产”,从而实现产业链整合。
目前,泉州有4400多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引导它们走自主创新之路成为泉州打造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一环。廖小军介绍说,对于在泉州经济中“十分天下有其九”的民营企业,泉州市近年来采取了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手工作坊发展起来的浔兴拉链,已牢牢确立了自己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的行业位置。不为人知晓的是,中国拉链行业的技术标准就诞生于这个海边的家族企业,全球领先的拉链技术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也于2006年在这里攻克,不俗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其持续成长的诀窍。
像浔兴一样,泉州一批民营企业正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目前全市有1家企业参与制定1项产品的国际标准,84家企业参与制定45项产品的国家标准,63家企业参与制定41项产品的行业标准。
为了鼓励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研发机构,泉州市政府从用地、税收、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目前,全市已经建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以上行业技术开发中心87个。同时,泉州市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市已相继建立了50多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在泉州的每个县(市),都有一个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平台。在“休闲服装城”石狮市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就有一个面向纺织服装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体制创新永无止境
1996年,民营资金参与投资的泉州刺桐大桥,成为国内首例民营BOT融资项目而被国内媒体广泛关注。多年来,这种领风气之先的改革举措在泉州频频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的体制创新,使泉州的创业活力得到了有效激发和释放,在当前新的发展观指导下建立创业型城市,这一点依然重要。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离不开一个既不越位又不缺位的有限政府,体制的创新永无止境。”福建省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开明表示。
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将于今年10月在泉州市举行,按通常做法场馆建设是典型的政府投资工程,但泉州市却将造价7亿元的体育场馆工程交由一家民营企业来投资,这家企业运营30年后再交给政府。近年来,泉州市采取BOT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先后建成了宝洲、北峰、城东、东海等污水处理厂及管网,使中心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了76%以上。
2006年7月,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全新的行政审批模式正式启动。经过改革,投资建设的复杂项目审批从178个工作日缩短到37个工作日以内,一般项目审批从118个工作日缩短到25个工作日以内。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泉州的行政审批工作已走到了全省前列。
“推进自主创新,企业是主体,政府是主导,也是推手。”廖小军说,政府助推创新,其职能就要从审批转向服务,如开通“绿色通道”,放宽科技型企业注册资本限制,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优先购买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和服务,严厉打击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等。 (完)
【责任编辑:陈杰】
123热点推荐
热门分享
- 曝林书豪女友乃90后模特 最新性感写真曝光(图)
- 一张图晒晒福州今年发展成绩单 大家都来打打分
- 福州明年要办好六件大事:读懂全市经济工作会议
- 体坛金花今何在:郭晶晶嫁豪门 王楠丈夫买街相赠
- “最美马拉松女孩”走红 称要跑100个马拉松(图)
- 2014年世界最奇葩20张照片 8张来自中国(组图)
- 5岁超萌汉服萝莉走红 网友:最后一次叫韩寒岳父
- 盘点:1982年以来历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都去哪了
- 劳斯莱斯婚车队被曝是纯山寨 只卖25万还能讲价
- 2014年网上最红宠物明星:小狗Boo夺魁(组图)
- 万万想不到家里辐射之王竟是它!电脑手机都不是
- 陈坤儿子生母竟是何琳 盘点各大明星的子女(图)
- 月薪过万的保姆透露卫生间收纳方法,简直绝了!
- 白开水是最好饮料!12个最能帮你击败癌症的绝招
- 谢霆锋张柏芝黄磊邓紫棋 2014年度十大综艺面孔
社会
时政
福建
国内/国际
口腔趣谈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