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聚焦新闻
厦门特区演绎和谐发展路径
2008-12-01 08:46:17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字号
 

新华社记者项开来

    今年9月,中央文明办公布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复查结果,厦门在全国首批10个文明城市中,获得总分第一。而在2005年,厦门市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称号。
    ;1981年10月15日,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出口加工区正式破土动工建设,几年后厦门经济特区从湖里2.5平方公里的范围扩大到厦门全岛131平方公里。作为我国新时期第一批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演绎了“改革推动发展、发展惠及民生、民生增进和谐”的和谐发展路径。

    

    

    这是环境优美的厦门大学校园一角(2008年11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这是繁忙的厦门港码头(2008年11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厦门筼筜湖边拔地而起的城市楼群(2008年1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全球资本潮涌中国的窗口

    今年9月8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如期举行,本次大会共吸引了126个国家和地区的13685名境外各界人士参会,104个国家和地区的445个境外机构组团参会。各代表团共签订各类投资项目784个,总投资金额159.03亿美元,其中利用外资135.55亿美元。
    美丽的“海上花园”鼓浪屿一直被视为厦门的城市名片,如今,“9·8”中国投洽会正成为厦门另一张城市名片。每年9月8日于厦门定期举行的中国投洽会,正成为全球资本潮涌中国的窗口,到厦门去追逐“中国财富”是每年9月全球投资界的一大盛事。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发端于1987年,从最早的“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会”走来,如今已从招商引资转为双向投资,从单纯的“引进来”到与“走出去”并举,特区作为我国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和窗口,于此得以充分体现。
    特区成立以来,厦门多次书写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成立全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在全国率先利用科威特政府贷款2100万美元修建高崎国际机场、第一个组建地方航空公司……
    资源禀赋薄弱、交通条件相对滞后的厦门,30年来坚持以技术先进型和出口创汇型企业为主的引资导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截至目前,厦门市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8243个,累计吸引合同外资302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7%,43个《财富》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在厦投资,柯达、戴尔、波音、松下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从厦门走进中国。
    成立特区27年来,厦门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市生产总值从1981年的7.41亿元跃升到2007年的1387.8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实现GDP超过5.7万元;财政收入从1.95亿元跃升到348.4亿元;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从482元提高到21503元。厦门市以占福建省6.5%的常住人口和1.3%的土地,创造出占全省15.3%的生产总值、27.1%的财政收入和53.4%的外贸出口总额。

  民生工程夯实和谐厦门

    今年8月间,厦门市率先出台向非低收入人群推出户型60平方米的保障性商品房政策,保障性商品房岛内价格为7000元/平方米,其中“申请者不设收入和家庭资产限制”的“无条件准入”,让数量庞大的“住房夹心层”有了一圆安居梦的希望。
    在东南沿海一带,厦门的高房价领先于多数城市,至今岛内均价仍在万元以上,但厦门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却走在了全国前列,其模式被称为“厦门蓝本”。厦门市已建立了由保障性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公有租赁房、廉租房、安置房构成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保障政策。
    目前厦门市共规划建设17个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总投资达123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47万平方米,将建设住宅4.1万套,其中1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到10月底,厦门市共有15753户低收入家庭提出申请,面向非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性商品房也有望于年底发售。以厦门仅有160多万户籍人口来测算,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将实现对所有符合条件申请者的“全面覆盖”。
    2008年6月底,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农民柯明注成为厦门市首批拿到社会保障卡的农村居民,今后他将与城里人一样到医院刷卡看病。一卡之便的背后,是厦门市消弭医疗保障差距、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从7月1日起,原针对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转轨为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至此,厦门市医保对象从过去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扩大到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所有城乡常住人口。
    记者从厦门市社保中心了解到,截至目前,厦门市医疗保险覆盖人数为191万人,全市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8%以上,真正实现了“全民医保”。
    受限于城市规模小、资金投入大,厦门市无法通过建地铁、轻轨来缓解日益严重的市内交通拥堵难题。最终,厦门市投资30亿元、用时11个月,在全国第一个建成以高架路为核心的高架快速公交系统。该系统保障了快速公交的专有路权,一路不设红绿灯,像地铁一样准点、快捷,受到了市民的欢迎,目前每天有13万市民赖此出行。以厦门市快速公交3号线为例,从起点第一码头到终点农科所站,仅需时23分钟,而以往即使在不堵车的理想状态下,最少需要40分钟。
    作为特区城市,厦门市拥有较好的财力,这为一个个“大手笔”的民生工程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障。但在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办公室的一位同志看来,全国财力比厦门雄厚的城市并不少,但厦门却在住房保障上居于领先,“政府有钱还要看如何花钱,发展为了民生的理念在厦门体现得比较明显。”

    精神文明花开鹭岛

    厦门市拥有众多的头衔和光环,但厦门市民最为珍惜的是全国第一“文明城市”的荣誉。
    2001年厦门就提出了“生态立市”的战略目标。200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43%,全市园林绿地面积437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3.57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12%。联合国人居署在授予厦门市“联合国人居奖”时这样评价,“厦门市让居民在健康的环境中拥有体面的家。”
    在文明创建过程中,厦门先后出台70多项涉及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实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三同步”。
    文明城市不仅仅体现在自然环境上,更体现在高素质的市民身上。
    4年前,一个集社会各界捐赠物品、让困难群众各取所需的“爱心超市”,在厦门市思明区嘉莲街道应运而生。如今,厦门所有街道都建立了爱心超市、博爱超市,并衍生出爱心网校、爱心助学、爱心圆愿等多种形式,覆盖范围也从帮扶辖区困难群众扩大到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成为广大市民奉献爱心的大平台。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厦门爱心超市累计受赠约124.5万件物品,价值约2288.07万元,共向47.2万人次发放119.5万件物品,价值约2215.87万元。 (完)

【责任编辑:陈杰】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