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聚焦新闻
自豪•微笑•痴迷•尴尬——多样表情折射多味农运
2008-11-03 08:28:33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字号
    新华网泉州11月1日电 题:自豪·微笑·痴迷·尴尬——多样表情折射多味农运

    新华社记者赵仁伟

    在著名侨乡泉州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农运会1日落下帷幕,而人们形形色色的表情也成为农运会的最好诠释。运动员充满自豪的眼神、志愿者每时每刻的微笑、观众对体育的痴迷以及赛场上出现的一些“尴尬”场面……透过这些表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明亮鲜活、多滋多味的农运会。

    自豪:农运选手的参与之喜

    农民运动员是农运会的主角,他们脸上写满了喜悦和自豪。广东龙舟队获得男子250米直道竞速赛金牌后,一帮三、四十岁的农家壮汉脸上乐开了花。45岁的主力划手伍新城说:“我们队拿过很多全国比赛的第一名,我们是最棒的。这一次能在我们农民自己的运动会上拿冠军,所以更开心。”在花毽赛场,14岁的北京姑娘吴珊在自编套路比赛中踢出了女子比赛中罕见的“垂手龙”、“撑腿”等高难度动作,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她自己也非常满意。

    获得金牌自然开心,而那些没有取得好成绩的选手也没有沮丧,毕竟能来参加农运会已经很难得了。在田径赛场,来自江苏连云港的金立香最终空手而归,但她仍然很高兴,“第一次参加全国农运会,感觉很自豪,成绩无所谓,重在参与嘛”。

    微笑:农运志愿者的奉献之乐

    陈倩是泉州师范学院的大三学生,在本届农运会上,她是一名媒体接待岗位上的志愿者。她每天早上6点多就得起床,从学校赶到航空酒店,然后跟随记者的班车到各个赛场,晚上回到学校已经9点多了。虽然很辛苦,但她总是面带微笑。陈倩对记者说:“微笑就是我们的名片。我从大一起就当志愿者,去过孤儿院、养老院这些地方,我觉得能为社会做点奉献是幸福的。”参加了开幕式志愿工作的华侨大学学生连巧敏说:“我们在奉献的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所以很满足。”

    志愿者历来是大型运动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本届农运会有5000名赛会志愿者、7000名城市志愿者,并采取了“阵地化服务、陪同式服务、特色化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志愿者们认真的服务、真挚的微笑也成为农运会的一大亮点,受到各地来宾的赞赏。
  痴迷:农运观众的陶醉之情

    运动会要想办得成功,少不了观众的积极参与。在农运会赛场上,记者就遇到了不少近乎痴迷的热心观众。55岁的刘金水是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浦下村人,他专门从老家自费到泉州来看龙舟比赛,因为福建龙舟队就是由他们村的村民组成的,而他的儿子是队员之一。据刘金水讲,这次他们村里有好几百人都自费跑到泉州来看龙舟比赛,他说:“我们老家世世代代都玩龙舟,所以大家都想看看,农运会的龙舟比赛到底怎么样。”

    本次农运会上,舞龙舞狮、中国式摔跤、毽球花毽、龙舟等赛场的观众都不少,气氛很热烈。在武术赛场,在泉州当外教的澳大利亚人吉莉恩·兰斯告诉记者,她和丈夫杰弗里对中国功夫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也想去学太极拳。她说:“农运会很有意思,不同地方的农民来到一起进行交流,进行比赛,实在是个难得的机会。所以我们也要过来为他们加油!”

    为了吸引观众,本届农运会大部分比赛都是免费观看。不过,也有一些项目的观众较少,今后,农运会还需要在吸引观众上多下工夫。

    尴尬:农运项目的是非之争

    不过,比赛中也出现了一些“尴尬”的现象,许多运动员对一些农村特色很强的项目显得并不适应。比如,在搬挑粮食比赛中成绩不佳的一位江苏农民说,现在种地都是机械化作业了,很少还有人肩挑手提。在自行车载重赛场,一些运动员反映,现在农民都骑摩托车了,谁还骑那些载重自行车,这个项目该淘汰了。

    实际上,这些看似尴尬的状况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在田径赛场担任裁判工作的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张中民说,农运会项目一直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农村特色很强的农运会项目给人们“过时”的感觉,这是很自然的。不过,农运会对于增强农民的健身意识、促进农村全民健身发展的作用仍是不可忽视的。中国农民体协有关人士表示,将认真考虑运动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农运会项目进一步完善,使之更贴近农村日益发展的生产实际。(完)

【责任编辑:陈杰】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