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聚焦新闻
农运会如何更好地为“农”服务?
2008-11-03 08:17:14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字号
    新华网泉州11月1日电 述评:农运会如何更好地为“农”服务?

    1日,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在泉州落下帷幕。为期7天的农运盛会,成为全国农民欢聚的节日,成为集中展示农村体育发展的舞台。虽然至今只举办了6届,但走过弱冠之年的全国农运会已经充分展现出它对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由此,我们进一步思考:将来,农运会该如何进一步改革、发展,以更好地为“农”服务?

    首先,如何完善项目设置,以更好地体现农村特色,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农运会的核心吸引力在于一个“农”字。本届农运会上,篮球、乒乓球等传统项目依旧火爆,新设的挑搬运粮食赛、抛掷秧苗等也颇受好评。这些项目或在农村开展普遍,“门槛”很低;或属农民“一技之长”,“农味”十足。以后农运会进一步调整、设置项目时,应避免求大、求全、求竞技、求档次,而应注重贴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并体现鲜明的群众性和趣味性。另外,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地区之间很不平衡,体育项目也各具特色,这也需要农运会在设项时通盘考虑。

    其次,如何调整举办规模、频率,以更充分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本届农运会上,一些农民兄弟说,农运会很有吸引力,但国家、省、市的农运会要“四年等一回”,“不过瘾”;农运会是群众体育,为什么也要和奥运、全运一样四年一个周期呢?也有的说,农运会不一定非得大操大办,除现有各级农运会外,各地农村应该多多组织开展富有地方特色和群众基础的“专项”体育活动;只要能满足农民需求,即使是“小打小闹”,也应坚持举办。有些基层干部则表示,要完善目前农运会的举办体制,多培育一些基层自治性的农民体育组织。这些来自基层的呼声、建议,值得各级政府、农民体协认真听取。

    再次,如何拓展服务功能、平台作用,成为更好地促进城乡互动、沟通的桥梁?农运会闭幕,告别城市,许多农民运动员和乡镇干部显得依依不舍。由城市举办农运会,其实是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农民进城活动。通过农运会,农民和乡镇干部希望城市多了解农村,也渴望能从城市学到更多发展之道、致富之理。本届农运会期间,全国各地一百多名乡镇干部代表前来交流全民健身工作经验,并考察了泉州多个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们深入走访,热烈讨论,恨不得一夜之间就把这里的经验学了带回去。运动员中,有些仍然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有些则是“农民工人”、“农民商人”、“农民老板”了。他们都告诉记者,希望以后农运会能创造更多条件让农民到城市多走一走、看一看、学一学。

    最后,如何增强社会关注度,开发其商业价值,以建立具有自我存续能力的运作机制?和其他运动会及赛事相比,农运会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无疑要小很多,这也决定了其运作经费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不过,福建泉州筹办本届农运会颇有创新之处:他们依托当地的经济优势,对农运会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市场开发,共筹集社会资金约2.4亿元,基本解决了办赛费用,实现了“政府少花钱,市场筹大钱,不给农民摊派钱”。虽然运动会本身较浓的商业味道引起了一些争议,但这种探索本身无疑值得肯定。或许,这也是现代运动会提高“品味”、建立“品牌”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如何使以后的农运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泉州经验”值得借鉴、完善。(记者 叶锋)

【责任编辑:陈杰】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