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聚焦新闻
(农运会)从龙舟北上到毽球南移--中国农民体育为何出现大迁移?
2008-10-31 08:19:53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字号
    新华网泉州10月30日电题:从“龙舟北上”到“毽球南移”——中国农民体育为何出现“大迁移”?

    新华社记者胡苏

    东北三省是毽球运动的传统强队,但在第六届全国农运会上,闽、粤两支南方球队连克北方诸强,双双杀入男团、女团决赛;龙舟向来是南方省份的强项,此次却被天津队抢走一枚女子项目的银牌;舞狮比赛分为南狮和北狮两个流派,既有福建队“爆冷”囊括北狮三个一等奖,也出现了夺得南狮两个一等奖的“西北黑马”陕西队……

    类似的情形正在本届农运会上频频上演,传统按地域划分的农民体育项目“势力范围”,在本届农运会上却被全盘打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民体育格局的巨大变革?

    29日下午,泉州海峡体育中心毽球花毽比赛现场。“整明白了不?”操着一口东北腔的孙丽燕给学生讲解完技战术,习惯性地问了问。而她身边的一群小队员说的却是满嘴广东话。

    “在广东待的时间长了,也能听懂一些当地话,”孙丽燕笑着告诉记者。孙丽燕是辽宁人,也是广东毽球花毽队的教练。8年前她代表辽宁队参加第四届农运会时被广东省“相中”,成为广东中山市小榄镇引进的农民体育运动人才。

    “当地政府给我们落了户,送我们上大学,课余时间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同时我们也教当地运动员踢毽球,”孙丽燕说。

    通过引进孙丽燕这样的农民运动员、教练员,小榄镇的毽球运动水平有了质的飞跃。2002年小榄镇毽球队代表中国在第三届世界毽球锦标赛赢得三枚金牌。此后国家级中国毽球训练中心也落户于此,小榄镇成为名副其实的“毽球之乡”。

    广东毽球队里的“南腔北调”,在第六届农运会中并不少见。看一看此次战绩不俗的福建摔跤队队员名单:孟克巴邪尔、满都拉、乌呢陶、格陶、查干扎那、那顺吉日嘎拉,绝大多数都是北方的少数民族运动员。

    随着全国农民体育事业的开展,高水平农民运动员跨省流动的现象日益增多。对此,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假如一名辽宁选手代表广东、福建打比赛、拿冠军,这公平吗?还有分省进行比赛的必要吗?”

    “体育人才加速流动,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中国舞狮比赛南狮规定套路标准的制定者、素有“龙王”之称的陆大杰坦言,正是这种交流推动了传统体育的繁荣,使中国农民体育呈现出“南北交融”之势。

    比如以前在南方很少开展的健身秧歌活动,近年来福建省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健身秧歌水平迅速提高,继去年夺得华东地区健身秧歌大赛冠军后,他们又在本届农运会上为福建军团再添两枚金牌。

    本届农运会花毽毽球总裁判长郭贤成说,目前,体育人才引进已呈现双向态势。不仅是有文体需求的沿海富裕地区引进内陆体育人才,最近几年沿海地区成熟起来的运动员也纷纷通过工作、就学等途径,输入到内陆。

    他举例说,这次农运会上,江西宜春毽球队的女攻手就是广东籍农民运动员,因为到宜春上学而转入江西队。

    “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通过人才交流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这是农民体育事业整体进步的表现,”陆大杰认为,“我们都在说要淡化金牌意识,从大局上看,最后谁得了金牌并不重要,毕竟‘全民健身’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同时他还指出,“农民体育人才交流方式越来越丰富,除了引进运动员外,教练员的交流学习、体育院校专业学生的培养也日渐热络”,现在舞龙舞狮这样的民间“把式”早已进入全国各大体育院校,成为研究和教授的专业课程。

    近年来,“龙王”陆大杰也一直在老家上海的大中专院校传授舞狮课程,如今他的学生已遍布全国。“培养一个学生就是撒下了一粒种子,他们通过就业分布到全国各地,就能将我们的民间体育运动带到那里,生根发芽,”老陆说。(完)

【责任编辑:陈杰】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