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聚焦新闻
(农运会)走出“劳动等同体育”的误区
2008-10-28 08:29:30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字号
    新华网泉州10月27日电 题:走出“劳动等同体育”的误区

    新华社记者赵仁伟

    整日奔忙在田间地头的农民还需要体育锻炼吗?

    这样一个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曾迷惑了不少人,让许多农民群众不自觉地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也成为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忽视农村体育工作的托词。现在,要改变我国农民体育状况落后的面貌,首先要转变观念,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走出“体力劳动等同于体育活动”的认识误区。

    劳动与体育有相同之处。体育起源于劳动。在远古时代,人类在狩猎、游牧或农业生产中形成了行走、奔跑、跳跃、投掷、骑乘、翻爬等诸多身体技能,这些劳动技能代代相传,也成为现代体育活动的雏形。身体要活动起来,是体力劳动与体育活动的共同之处。

    但两者的区别却是根本性的。体力劳动是出于职业的必需,身体的活动往往是局部、单调而机械的;长年的单一劳动,会造成某些身体器官的疲劳甚至损伤。而体育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活动,带有游戏性,此时身体舒展,心情放松,不仅能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获得心情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有人形象地概括,体育活动是一种“愉快地精疲力尽”。

    可见,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起到一定的锻炼身体的作用,但体力劳动绝不能代替体育运动。现代意义上有目的、有组织的体育健身活动,是生活品质提高的标志;人们在劳动之余,都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根据场地条件,选择适当、适度的体育健身活动。

    当前,我国群众体育状况整体上不容乐观,农村地区尤其落后。许多农村缺少像样的体育设施和健身场所,许多农民的业余活动还停留在看电视、打扑克、打麻将上,农民的体质状况和生活质量并不理想。

    要改变这种状况,各级政府首先要承担起责任来。要树立科学的农民体育观,要从以人为本、重视农民生活质量的高度出发,把农民体育工作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本任务,加大对农村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引导农民开展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活动。

    同时,农民群众也要从自身做起,注意学习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经常性地参加一些体育休闲文化活动,这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何乐而不为呢?(完)

【责任编辑:陈杰】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