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聚焦新闻
第一次吃进口食品
2008-10-15 08:44:34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字号
    新华网福州10月14日专电题:第一次吃进口食品

    新华社记者沈汝发

    现在想吃进口食品已经不再是难事,但在几十年前,进口食品还是稀罕货,不少人对第一次吃进口食品记忆犹新。

    家在福州的叶秀娟,生于上世纪80年代,她第一次吃进口食品是在小学的时候。“姑妈从美国带回来的巧克力,什么牌子的已经忘记了,只记得全是英文。”她说,“圆圆的,里面有液体,当时国产巧克力没有这样的,这个最吸引我。”

    叶秀娟说:“别人告诉我,这种巧克力是从国外进口的,我很开心,就一直吃。姑妈是带给全家7个孩子的,我最小,其他都是表哥表姐,没人跟我争,他们都让给我吃。”

    “吃起来里面的液体有点像酒的味道,但是比酒好喝,很好吃。后来我连续吃了好几个,还上火了。”叶秀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在一家媒体工作的林影说,她第一次吃进口食品是19岁的时候,也是巧克力。“感觉味道差不多,主要是新奇,想看看进口食品到底是怎么样的。”林影说,“是一个亲戚从美国带回来的,那时出国就是带一些糖果,巧克力圆的、方的都有,但小小的,没有现在这么大。”

    “制作工艺上比国内的讲究,包装上很漂亮,口感其实也差不多。”林影说。

    今年40多岁的张成军第一次吃的进口食品很有意思,是从美国带回来的西红柿种子长成的西红柿。他回忆说:“那是七十年代,当时国内的西红柿都很少,舅舅从美国带来西红柿的种子,自己种在家里天井里,很稀奇,西红柿长大后,一个人尝一个,就是尝个鲜。”

    家住福州仓山区的陈林第一次吃进口食品是美国的粉干。“国外的粉干非常精细,看上去特别好看,包装非常考究,切的一样长,煮起来汤很浓。而国内的就比较粗糙,一抓一把,长短不一,口感也要稍差一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他们对第一次吃进口食品的印象最主要就是新奇,物以稀为贵。

    随着市民对进口食品需求日益增长,许多超市、卖场都瞄上了这块蛋糕,不仅货架上多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面孔,有的超市还专门开辟了进口食品专区,像瑞士巧克力、泰国香米、意大利通心粉、挪威鲱鱼等。

    记者在福州一家进口食品专卖店看到,货架上摆满了世界各地的进口商品,有日本的饼干、糖果,韩国的饮料,泰国的干果,法国的巧克力……不过这些进口食品价格不菲,一包200克的泰国芒果干要20多元,一块小小的巧克力要十几元,一罐蜜饯近30元。

    “现在回忆起第一次吃进口食品,感觉还是很甜蜜,现在进口食品多了,选择的余地更大了,不过,价格如果能便宜一些就好了。”叶秀娟笑着说。(完)

    

【责任编辑:陈杰】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