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八旬老太马赛英 草鞋编了六十八年
2014-03-03 21:42:51  作者:祝健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草鞋,一种曾经在山区农村很常见的鞋子,物美价廉,结实耐用,过去有许多人以编草鞋为生。但如今,编草鞋的手艺人越来越少,这一门民间手艺濒临失传……

  长乐市罗联乡吴村八十岁高龄的马赛英老太太是个编草鞋高手,她从12岁开始到现在编了68年草鞋。3日,记者专程采访了这位老人,听她讲述编草鞋的故事。

  12岁始学艺誉称“草鞋王”

  走近罗联乡吴村一座砖木结构屋子,为记者引路的村民指着屋内:“你看,老人家又在编草鞋!”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正双手搓着草绳,熟练地编织草鞋。这位老人就是马赛英。

  “今天你大老远跑到这里来,想知道编草鞋的事,好,反正我手里忙着,嘴里闲着,讲给你听,两不误。”马赛英说着仰头笑了起来。从老人嘴里,记者得知了她编草鞋的故事。

  在社会封闭、生活困难的那个年代,才12岁的马赛英被父母送到罗联乡吴村亲戚家做童养媳。她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学编草鞋,因为草鞋可以拿到玉田镇去卖,换一点油、盐回来,补贴家用。

  编草鞋是个力气活,马赛英从小干农活,手臂有力,所以编的草鞋特别结实耐穿,许多人都喜欢买她的草鞋。她因此被村民誉称为“草鞋王”。

  后来,马赛英结婚成家,生下三男二女,上有公婆,子女又年幼,农田耕种收入有限,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幸好马赛英有编草鞋的手艺,白天她与丈夫上山砍柴种地,晚上回家料理完家务后,就开始编草鞋。为了多卖一点钱,她有时干到凌晨,睡两三个小时后,又赶着下山到镇里卖。生活虽然艰苦,但她从无怨言,一双双简易的草鞋,成了家庭生活的支柱,帮助她撑起了整个家。

  草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说起编草鞋的起源,马赛英表示,自己也不太清楚,哪辈人就有了这门手艺。在她的记忆里,上世纪50年代,还有很多人以编草鞋谋生。每年稻子收割后,人们都会选择上好的禾秆草,先用水泡,再经过撵扎、软化等多道工序,将禾秆草变成结实柔软的编草鞋原料。很多编草鞋高手快的时候半小时编织一双。

  这种草鞋成本低廉,可以踏泥踩水,上山下田都很好用,所以非常受欢迎。马赛英说,以前除了农村人,不少城镇人也专门到村里买草鞋,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草鞋仍比较好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笨重的草鞋被轻巧的棉鞋所代替,草鞋市场开始走向衰退。马赛英说,兴起穿棉鞋后,村里许多人就开始不编织草鞋了。

  尽管如此,马赛英却不愿意放下编草鞋的手艺。直到八十岁,马赛英仍在编着草鞋。

  “现在草鞋还是有用处的。”马赛英说,民间有个习俗,父母去世时,子女送葬都要穿草鞋,不穿草鞋的,也要把草鞋系在腰间,以示对父母的孝道。这样,草鞋还能派上用场。所以马赛英仍然不停编草鞋,只是数量少了,每天编几双,积累十几双后再拿到镇里“花圈店”销售。

  “也许过几年没人会这门手艺了”

  老人编草鞋,家人并不支持。早先子女已多次要求老人家在家好好养老享清福,不能再编草鞋,可是马赛英闲不住,嘴里说不做了,暗地里悄悄带草鞋去镇里出售。有一次终于被嫁到镇里的小女儿发现了,她打电话告诉远在深圳工作的大哥。大哥打电话给母亲,劝说道:“一双草鞋能值多少钱?辛苦了一辈子,不要再劳累了。”

  次日大清早,小女儿就赶回家做母亲的思想工作,马赛英反而把小女儿教育了一顿:“记不记得,你小时跟哥哥、姐姐穿着草鞋上山砍柴,我们一家是穿着草鞋走过来的。”

  最后,马赛英一句:“草鞋能不穿,但是孝道、节俭这些传统家风不能忘呀!”终于说服了子女们,他们再也不制止老人编草鞋,只是叮嘱她少干些活,保重身体。

  马赛英说,生活越来越好,草鞋用处也越来越少,这门手艺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传承,也许过几年就没人会这门手艺了。

  (福州日报记者 祝健 通讯员 王宪政 文/摄)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朱红杰】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