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图片新闻
冯少强以刀代笔书“写”立体匾额
2006-09-13 00:30:47  作者:张旭阳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58岁的冯少强离职前是省六建的职工。几年前,在众作坊纷纷用电动工具,甚至数字机床加工书法匾额与楹联时,他却独树一帜地操起了刻刀,开始用传统工艺手工雕刻牌匾,并创新地通过雕刻的深浅,将匾额楹联中书法的运笔及提按充分表现出来,使书法作品也立体起来,受到许多墨客嘉许。

  迈进冯少强家的书房兼工作室,一张很大的画案占据了近半空间,上面还放着他创作的一些精美的扇面、木刻、竹刻等作品。案后的两张书橱则放满各种书籍。屋内的墙上挂着八幅他自己所画的水墨写意兰花小品,幅幅雅致。落座后,抬眼就看到门边的墙上挂着一块刻着巳遥堂的精美匾额。不仅原书法的神形俱在,连落款上的印章也细致仿若出金石。老冯说,那是他用一块木板,以传统木工工艺一刀刀地手工打型并刻制的。

  还在上山下乡时,老冯就学习了书法、国画,后来又玩上了篆刻、微雕。大约6年前,他在花鸟市场看到许多人在买旧牌匾。凑上前,发觉这些牌匾不仅雕工差,而且工厂味太重。他觉得以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手工活的精细,能在牌匾上做出很强的书法感。他便开始了尝试。第一面作品,是赠给一位新加坡朋友的书房堂匾。

  在堆放着许多工具的狭窄客厅里,老冯从二三十把手工刻凿中拿起一把,一手执凿、一手握锤,在一块鸡丝木板上一刀一刀地刻开了。

   最难表现的是意,他说,在刻字时,他将每个笔划在木板上阴刻出凹形的弧面。不仅每字的外形不能走样,还要依据书法的法则按行笔过程,以下刀的深浅,将入笔的侧峰、正峰及落笔的轻重、提按一一表现出来。他刻匾的过程,便是以刀为笔,仍在追求线条的厚重和那种力透纸背的感觉。因此在合适的光线和角度下,他阴刻的字,却是立体般地浮起来的,形成浮雕的视觉感受。

  老冯说,他刻一块三个字的匾额一般要10多天,一幅对联则要20多天。最难的则是将匾额、楹联上印章的金石味在木板上刻出来,因为木料上有明显的纤维,刻刀不能随心所欲。朱文的印章,要体现出线条的灵动与厚重;阴文印章,则要将汉印的韵味体现出来。虽然他玩金石近20年,但在木料上刻好一个章仍须花两三天。

  说起他的刻匾生意,老冯摇头道,虽然市面几乎没有旁人手工刻匾了,同时欣赏他刻的书法牌匾的人慢慢多了,但愿意花这么长时间又多花点钱找他刻的人仍是不多,他依然很难以此维持生。但经过自己的手,能将一幅作品制成书法味道很浓的牌匾,他颇有成就感。

  (福州晚报记者   张旭阳  摄影报道  )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