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西水关古河道
2007-06-06 10:13:41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李建珍

  平时,喜欢和好摄影的朋友一起到街上乱逛,然后将得来的作品整理一下发到各自的博客上,彼此欣赏,互相点评。这天,朋友说:“最近电脑里的资料都用光了,什么时候咱们再一起去搜街呀?”

  我建议去找找那些熟视无睹或未曾见识过的风景。

  初夏,天气微热,端着相机和朋友在杨桥路和白马路之间闲走。既是搜街,就专门往那些平日里没有走过的小街陋巷钻。这一次,我们选择的是不起眼的西水关古河道。

  从杨桥路拐到白马路,南行数十米,横穿过白马路,顺着白马河分岔出来的安泰河走。这是一条沿河小巷,路口有一块石碑,上书“西水关水闸”。左侧是一层楼高的青砖、红砖,或抹上水泥的灰瓦老房子。瞧去,都是铁将军把门,看似无人居住。右侧一溜儿低矮护栏,不过膝盖高。记忆中,那应该是上个世纪70年代修砌的护栏吧。

  前行不多远,有一扇打开的铁门,门上一块牌,上书“玉封齐天府”。福州有众多的“齐天府”,这个“齐天府”应该是与自封“齐天大圣”的孙猴子有关吧。

  往里走几步,是一堵枣红色的围墙,墙上嵌着一块花岗岩,上刻“古迹太平桥”的字样。福州的太平桥有两座,一座在长乐,另一座在鼓楼区水部火巷里南端琼河上。可这河上没有桥,估计是为了提高“齐天府”的身价肆意镌刻的吧。

  围墙门上有一块匾,题“西水关”。门关着,无法入内考察,不知道里面究竟有没有孙悟空的塑像,但见两侧有一副对联:“儒门释户道相随,三教从来一祖风”。乍看,感觉很有本地宗教的特色———包容性极强。细想,似也有些道理:不管哪一种教派,对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祖宗流传下来的血统。

  “西水关”旁边有一个“观音阁”,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阁楼。楼下,一群闲散的老先生老太太搓着麻将消磨时光。一“关”一“阁”相伴,同在一棵大榕树的荫庇下,更是体现了福州宗教兼容并蓄的特点。在这里闲坐着说闲话,是最具福州人性格特点的生活了。

  “观音阁”左侧是一间开放式的厨房,用几根木柱撑起,里面有一些甚为简陋的桌椅,还有灶膛、劈好的柴火……那是刻在记忆深处的曾经的生活。吃住在这里的大约是管理“关”“阁”的人吧。

  往前走,发现河里有一棵枯树,枯而不腐,就那样横躺在河道里。想来,小时候见到的可在福州城的各个内河自由穿行的小船是再也不能从这里通过了。不过,那些小船也已多年不见了。

  前行右拐,是“观音桥”,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桥。据了解,观音桥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原为木桥,后改为石板桥。清道光18年(1838年)和光绪33年(1907年)两次重修,从桥上刻的“观音桥”和“光绪丁末年”“仲冬吉旦修”等字样看,现存的是光绪年间修的。该石拱桥为单孔,桥长8.5米,宽5.1米,桥面跨度5米,横铺16块石板。桥下河水潺潺,桥头绿树成阴,颇有几分幽静的感觉。

  桥的两头是天盛小区,这段路的搜索到这里就结束了。左拐,穿出小区到杨桥路,再找别的小巷子溜达去……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