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梅花楼今昔
2007-05-01 00:24:55  作者:安宁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梅花楼位于连江著名风景区青芝山上的青芝寺左侧,是一座三层楼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底楼架空。据史记载,它由名士号称“青芝后三友”的林焕章、陈彦超和吴鹗于1919年集资筹建,1920年竣工。楼中祀青芝山开山鼻祖董应举塑像,后又配祀林森与林焕章两人塑像。

  梅花楼,最初是董应举建于闽江边梅屿之上一小楼,只因此地多植梅树,楼以花名。加上它的名字与乐善好施的董应举联系在一起,由名不经传到闻名遐迩,后因台风所毁。自从董应举开辟了青芝山风景区后,到此游山的文人骚客日益增多,聚会结社频频。为了能有一处文人聚会场所,林焕章等人,感“先辈之志不可无续,是集征社同人起而募修,并筑楼寺之左畔,特祀公像,仍以楼花楼之名名之”。此事,在梅花楼横匾里有清晰的记载。

  梅花楼建成后,在其楼后辟园植梅种桂栽花插竹,使它名副其实。于是,楼的三面林木葳蕤,篁竹萧萧,梅花灼灼,玲珑幽雅。登楼远眺,景色如画,风光无限。清风徐来,花影摇曳,暗香流动,沁人心脾。其后不久,又引来幽泉于梅花园中,好山好水,煮茶烹茗,更助诗兴。自然而然,梅花楼成了福州一带文人名士以文会友的好去处。因了这个缘故,它成了名扬八闽的名楼之一。文人郑勉在《青芝铭》中写道:“梅花倚槛笑,松影入帘青。……可以谈棋谱,读茶经”,描写的就是当时的文友们活动的情况。

  梅花楼既成文楼,每日里文人雅士游山之余便在此吟诗作赋,笑谈风云,指点江山。因此,文章诗赋自然流传甚多。其中,始建者林右箴有诗曰:“名山点缀待名流,古迹湮芜处处搜。岩洞复开今日径,梅花重建旧时楼。登高且喜诸君集,览胜常临此地游。三百年来新眼界,菊樽秋社喜相酬。”林俊选的《游青芝寺有感题赠林君右箴》和林振光《无题》长诗最引人注目。“世事指浮云,利禄供烦恼”和“山楼倘许我借栖,长愿梅边供洒扫”分别是林俊选、林振光长诗中的名句。它给后人留下启迪与遐思。曾任民国政府主席的林森、民国知名民主人士刘通都曾在此小憩,刘通还曾留下一诗:“细味幽园缓步行,四山流翠大江明。风来梧竹松揪响,半作涛声半雨声。”文人兼作家郭柏苍也在此挥笔写下了感言诗:“云埋六翮风力低,息机方笑前途迷。坐看松桂千万树,静待归鸦无数栖。”林翰西也有一诗“一笑扶筇至,青山有主人。楼虚宜急雨,梅瘦忆初春。却喜能专壑,何当与结邻。八仙相对饮,醉现本身来。”可以这样形容,“梅花树上开,诗文楼中来。”

  可是,如今梅花楼二层以下成了“地下室”,三层也尘土满面,似曾相识,既萧条又冷清。其原因大概有二:一则,“1986年在梅花楼前扩建,遮断了该楼视野,又损了楼前屋畔一些珍树奇石,填了翠壑清泉,故楼之风韵今非昔比”;二则,没有注意对文物进行修缮、保护与管理,故使梅花楼黯然失色。然而,梅花楼确实在历史上有过它辉煌的篇章,不知何时才能重见它的风采。

  (安宁文/图)

  

【责任编辑:詹丹】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