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郭璞为福州城看风水不可信
2007-05-01 00:23:17  作者:方炳桂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古城风水

  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垣,自汉冶城后曾有过五次移扩兴废,即汉冶城、晋子城、唐罗城、五代夹城和宋元外城。我们的先人在城市建设中自古就很重视规划和风水。从汉无诸开始就把冶城建在屏山南麓,坐北朝南,食南方风水;背靠屏山,左倚鼓山,右傍旗山,有依有靠;面对三道横案(吉祥山、高盖山、五虎山),主理万民生机。我们有理由说这就是历代领导者、建设者精心设计的一条城市中轴线(今之817路)。这种形胜历经2200多年不变,即使近代增辟了许多新线路,也离不开这样的态势。这是值得我们后人思考的。

  讲风水不是迷信,而是在信自然,讲科学。谁愿意生活在风不调、雨不顺的地方;建屋、修路谁会选择坐东南朝西北的?南向是吾人对风水的首选。晋严高移冶城建子城时“嫌非南向,乃图以咨郭璞”。说明古人对风水的重视。严高移建子城功不可没,但“咨郭璞”不可信。这是本文要着重讨论的问题。

  史书记载

  关于郭璞为福州城看风水,历史上志书和一些杂记有过许多记载。宋梁克家《三山志》载:“晋太康三年(282年),既诏治郡,命严高治故城,招抚昔民子孙。高顾视险隘,不足以聚众,将移白田渡,嫌非南向,乃图咨以郭璞。蹼指其小山阜,曰:‘是宜城,后五百年大盛。’于是迁焉。”又明王应山《闽都记》载:“闽自无诸开国,都冶为城,所从来久远,晋太康三年,治郡树牧,狭视冶城,太守严高询于郭璞,乃经始于越王山之南。”再清林枫《榕城考古略》载:“晋武帝太康三年,始治郡。太守严高狭视冶城规制,将移白田渡嫌为南向(疑系”非南向“之误)。乃为图咨于著作郎郭璞。璞指一小山阜,使迁之,乃经始于越王山之南,是为子城,自晋迄六朝皆仍之。”以上都是说晋严高迁建子城时,都曾请教过一个叫郭璞的人。从记载的前后和文字看,明显都是来自宋王应山的《三山志》。

  除上述志书外,一些杂记类的书也跟着说就不奇怪了。清《闽都别记》说:“太守严高图越王山之形势,以咨郭璞……”旅台乡土作家高啸云撰《八闽新记》云:“郭璞当时用笔画图,严高照图造城,璞还有迁城记云……”《新记》说:“之所以图咨郭璞,实以这人精于堪舆之学,而又精易,卜卦常有灵验,传说很广。”

  更有甚者,《闽都别记》同在第八回《周启文献开闽图识,王节度发造城库银》里说到闽王王审知建罗城时,也把郭璞扯上了。且看下面一段文字:“却说管城承周启文将图说呈进威武军衙内,王节度阅了郭璞图识,在屏山前九仙乌石山间珠笔写一圈,批云:‘照此造城’。”须知王审知督造罗城是唐天复年间(901 903)的事,距晋太康三年已是720年左右的时间了。这时再请郭璞画图建城,或把晋迁建子城时郭璞画的图再拿出来作建罗城的图识,纯属无稽之谈,实不可信。

  根据上述记载,似乎当时严高迁建子城时,曾请郭璞看风水画图,并照图造城已是不辩的事实。但我们查考了有关郭璞生平资料,发现有非辨明不可的疑点。

  郭璞其人

  郭璞确有其人,且是历史名人。在诸多有关郭璞的资料中,1989年版《辞海》所载较为扼要简明,且具权威性。《辞海》载:“郭璞(276 324)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博学,好古文奇字,又喜阴阳卜筮之术。东晋初为著作佐郎,后王敦任为记室参军。敦欲谋反,命其卜筮,璞谓其必败,为敦所杀。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擅长诗赋。今传《郭弘农集》系明人所辑。”根据这些记载,郭璞还是一条硬汉,人品可嘉。他直言王敦谋反必败,引起王敦不满。王敦问他:“卿寿几何?”答曰:“命尽今日日中。”(这里为福州话说白天为“日中”找到了依据)他明知王敦立即要杀他,还是不改口,献出了他年仅48岁的生命。

  高啸云的《八闽新记》中《严高与郭蹼》篇说得更具体:“郭璞好经术,博学有奇才,只是有‘口吃’的毛病,说话期期艾艾,可是下笔千言,词赋为东晋中兴之冠,以江赋与南郊赋为最有名,在赋中极言江南风景之美……”由此可见郭璞很可能来过福建,对包括福州在内的八闽大地的山水颇为了解。因此他有资格为福州城看风水。

  可是,根据郭璞的生卒之年来考。他生于晋咸宁二年(276年),到晋太康三年(282年)才6年。一个6岁的孩子有可能为福州城看风水吗?再者《辞海》说郭璞是“东晋文学家”,但他生于西晋,大部分的业绩都在西晋。进入东晋只活了7年,作“东晋”的界定是否轻重倒置了呢?问题是志书、杂记和民间传说众口一词,流传了数百年,我们对此又该作何理解呢?这一关系到福州建城史实的话题,希望经过查证、讨论,能找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来。

  (方炳桂 )

  
 

【责任编辑:詹丹】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