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座洋山回峰亭记
2007-04-04 11:58:42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阮道明
   
  2006年12月,福州市首个村级“红色旅游”景点在连江县东湖镇洋门村座洋山建成,并正式向游人开放。
   
  座洋山距连江县城15公里,离福州市区40公里。这里峰峦起伏、流泉丁冬、绿树成阴、山花吐芳,山脉绵延东湖、长龙、丹阳、浦口、透堡、敖江等地。早在民主革命时期,这里就是闽东革命根据地之一。
   
  从洋门村往东,爬坡陟步座洋山,过了一道道弯,一片片林,一段段崖,眼前便出现一座10多平方米的亭子,名为回峰亭。亭子在春日的阳光照耀下,静立、肃穆。
   
  回峰亭没有石基,没有砖墙,没用水泥钢筋,梁、檐和“瓦片”均用竹子做成。这些竹是山上土生土长的,碗口一般粗,表面饰着薄薄的桐油,色泽澄明。亭子全部用竹“武装”,依稀让人领略“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情画意。亭中弥漫着的竹韵,融会着山野的气息,让人疑是漫步在竹的海洋中,心旷神怡。
   
  信步山前亭后,我们津津有味地聆听同行里人———老红军后代、广东省委党校陈学霖教授介绍回峰亭,以及座洋山厚重的历史文化。
   
  明代嘉靖年间,倭寇屡屡骚扰连江县,民不聊生。邑人抗倭英雄陈第,从县城抄山路,经过洋门古驿道和座洋山回峰亭,奔赴“马透赤”抗倭主战场。戚继光将军果断地采纳了他的“平倭策”,在马鼻海滩,把倭寇打得落花流水。
   
  1911年3月,座洋山下的赤子———吴适多次与爱国志士秘聚于回峰亭,并率领连江26名志士,从透堡棋盘堂出发,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10名烈士忠骨葬于广州黄花岗。国父孙中山为了纪念这些志士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发出了“闽之连江、粤之花县”的美好赞赏。
   
  1931年,中共福州市委巡视员邓子恢秘密潜越座洋山,过回峰亭,赴透堡指导杨而菖发动农民暴动;第二年,革命家陶铸也越过座洋山,冒雪到丹阳领导游击斗争;1933年,闽东特委叶飞,途经洋门岭时,机智地甩掉两个尾随的敌特,拐进了回峰亭密林之中,脱离了危险。在红军游击队的掩护下,他到丹阳庄里召开了连罗县委扩大会议,后转道闽东地区的福安等地指挥革命斗争。
   
  1941年4月,连江沦陷,日本鬼子烧杀劫掠,国难当头,乡亲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共连江地下组织在离回峰亭不远的下洋九使(兴龙)寺成立了下洋抗日游击队。7月的某一天,日本侵略军驻连江最高指挥官原田亲率主力,伺机报复丹阳一带的抗日军民。游击队获得敌情,迅速把长龙、祠台、洋门一带200多游击战士集结在座洋山,以回峰亭为据点,迂回牛栏坪,神出鬼没地直扑山岗,将日军大队长原田击毙,大快人心。
   
  解放战争时期,回峰亭被反动派焚毁,敌人刨地三尺,连地基石块也被抛下山崖。然而,回峰亭建了毁,毁了又建,革命者斗志决不动摇。回顾历史,回峰亭镌刻着革命的履痕,留下了革命故事,留下了对革命者深深的眷恋,也留下了沉甸甸的希望。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人。今天,乡亲们远离都市的尘嚣,靠山养山,因地制宜,善待自然,合理开发,重建回峰亭。四野所及,一片片茶山一层层绿,一座座青山一道道翠,细细品味学大寨时垦出的万宝山绿茶,环视回峰亭周边的观日亭、抗日洞、拥军井、红军树、台海眺望塔、红军会堂、生肖园、农趣园、山顶公园等景点,把酒临风,激扬文字,乐在其中。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