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南宋福州进士轶闻
2007-04-25 10:37:1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周琦

  福州人杰地灵,历朝历代皆注重读书,所谓诗书传世,文风浩荡。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参加科举考试,十年寒窗苦读,一朝登龙进仕,是多少莘莘学子朝思暮想的人生目标。自科举考试兴盛,无论哪个朝代,福州人在考试中多有建树,史书记载极其详尽,其中不少趣闻轶事耐人寻味。现将古籍中所载南宋时期福州籍科举进士的轶闻辑录如下。

  南宋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黄桂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武进士,成为武官。6年之后的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这位武进士又参加了文科考试,再次高中。按照时下的说法,这位名黄桂字粹中的福州人考上了两个文凭,称得上是双学士了。按照宋朝的科举制度,考试共分为三个级别:解试、省试和殿试。解试即由各县主持的考试,省试即省一级行政主持的考试,而殿试则是考生齐聚京城,由皇帝主考。殿试按成绩分为五甲,每一甲三人,第一甲最高。第一甲第一名即俗称的状元,第一甲第二名则是榜眼,第一甲第三名即为探花。这位黄桂高中第一甲第三名,也就是说他名列探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科的前三名均为我们福州人,状元郑性之,榜眼孙德舆。这种罕见的现象在当时来说是创造了科举制度的一个新记录。

  南宋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福州人任友龙考中进士,这位任友龙字震卿,后任太学博士,曾任婺州知州。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任友龙的儿子任仕宏,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也考中了进士。父子同为进士,这在历代科举考试中也不多见。

  南宋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理宗皇帝开科殿试,这一科考中进士493人,考上第一甲第一名的是张镇,字仲甫,福建长乐人。但是发榜时,这位张仲甫却从第一名降为第三名,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科诸位考官中,有一位考官名为张翀,乃是这位探花张镇的父亲,为避嫌,便由理宗皇帝钦定将张镇由状元降为探花。在此后的宦海中,这位张镇曾出任绍兴府通判,最后官至吏部尚书。

  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科举考试,全国高中进士的共有466人。其中一位考生为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名潘0,字庭坚。他的试卷引起了皇帝的注意。他在试卷中写道:“陛下乃上天降下来的圣人,整日忙于国家政务,将手足之情、生死荣辱置于不顾,这样就无法像普通老百姓那样全家团圆共享亲情,也无法看到乡邻之间的互敬和纠纷。正是由于皇上如东海浩荡皇恩遍及全国,才有了普通百姓的和睦与安宁。”你说这样的文章让皇帝看到了,能不龙颜大悦么?于是皇帝大笔一挥,这位潘庭坚高中进士。他后来官至衢州镇南军节度推官、潭州通判等。客观地说,这位潘0文笔华丽流畅,著有诗集《古乐府》。他的许多文章在当时的文人学士和普通百姓中广为流传。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