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连江广应寺与黄花岗烈士
2007-03-28 10:12:07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阮道明

  最近,看了有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故事,得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卓秋元和他的胞兄卓孝元,曾在广应寺召开赴粤举义的秘密会议,心里老想到广应寺去缅怀一番,去体会他在那里留下的慷慨激扬的《无题》诗篇。诗曰:“霹雳惊雷震九天,炉峰距粤路三千。推翻帝制求民主,建立共和志益坚。梓里健儿勤奋斗,山村士卒勇争先。舍身宁可酬家国,敢教壮志献英年。”

  广应寺位于连江长龙镇香炉山。通往长龙镇的一条古驿道上有一处叫“岚下府”的地方,立着一块石界碑,上面写着“文官下轿,武将下马”。过了石界碑,就进入满目叠翠、葱茏遍野的香炉山。广应寺坐落在香炉山的莲花峰上。“青龙飞转马鞍山,古刹光镇水牛口”这句古语,道出了广应寺风水宝地的显要,也应了“天下好山僧占多”的古语。在三面竹林屏围、一面茶园夹道的山势里,我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壮丽辉煌的广应寺。

  广应寺主进道侧大门朝东,取紫气东来之意。门联为“广结善缘迎香客,应施佛法渡众生”。俗话说“地灵人杰”,一个佛教寺庙能与一位革命烈士名字联在一起,实属难能可贵。

  据《连江县佛教志》记载:“广应寺,唐贞观元年(627年)僧了翁始建。”经宋崇宁、明嘉靖、清乾隆3次重修,古风古色犹存,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刹与中国式的寺庙一样坐北朝南,相传门口曾有一对守门石狮威猛如生。传说石狮的来历与一位曾经在寺院里读书习武后来做了总兵的岚下村人有关。此人当了总兵后,想与广应寺争风水,在寺的对面山坡上建了一座豪宅,门口立着石人、石马、石狮和石将军等,可谓森严奢华。前面讲到的石界碑不知是否与之有关。后来,有人告发了他。皇帝下旨追查。他为了遮掩私建豪宅一事,连夜拆宅毁屋,并差人将门口陈设一一深埋烂泥田里,才躲过此劫。结果,第二天清早,一对石狮竟出现在寺院门口当起了守门神。后来其中一头石狮被盗卖到台北市,另一头还安放在寺院内。今天,大门口憨厚可掬地迎接我的是一对仿雕石狮。我望了它们一眼,心想,一个人当你得宠时,切不可恃宠傲物、忘乎所以,更不可耀武扬威、目空一切。这或许就是这双不言不语的石狮要告诉人们的真谛。

  走进依山而建、随坡抬升的广应寺,那宏伟的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和地藏殿,那庄严肃穆的钟鼓楼,那装饰精巧的大殿堂、听经亭以及斋房,浓厚了宁静祥和的氛围,给人一种旷世绝伦之美。这是1981年重修的寺院,占地7889平方米、建筑面积3150平方米。重修后的广应寺迎来了许多旅游观光客人和络绎不绝的善男信女。

  广应寺的主持热情地用鹿池茶招待我。经过长途跋涉,人已觉额汗津津,这时一壶茶水,胜过人间的百千种诱惑。连江长龙镇是我省著名的茶乡,享有盛誉的、1911年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银奖的鹿池茶就产在广应寺周遭的山头上。我一边品茗,一边聆听主持讲述卓秋元烈士生前感人的故事,以及他与广应寺结缘的故事。原来,卓秋元的故居就在寺后山坡自然村里。当年他风华正茂,常在广应寺里习文练武,成了文武全才。后来,加入了连江透堡的“广福会”。1908年,“广福会”改为“光复会”。1911年,他随吴适等26位志士应孙中山先生的召唤,从连江奔赴广州参加起义,英勇杀敌,血溅轩辕,壮烈殉难,年仅29岁。于是,一个舍身为国的崇高人物形象在我的面前逐渐地鲜活了起来,那首洋溢着满腔爱国精神的《无题》诗情顿时激荡胸间,热血奔涌,不可言状的感受历久难忘。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宜人。”一副楹联把山寺的优美宁静和如诗如画的环境描述得淋漓尽致。这山,这水,这林,这寺,这天,这地,氤氲着浩然正气,无疑是胜境,仙境,风姿绰约,让你感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感到历史与文化的延伸,感到心清与神爽。广应寺深深地定格在我的心间!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