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福州人的“拗九”情结
2007-03-12 08:45:05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方炳桂
   
  春风和煦,大地葱绿。赏过南后街的花灯,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拗九孝教日”(正月廿九)。
   
  按传统,福州人认为过了“拗九”,为父母送过“拗九粥”,这年才算过完了。这是福州人特有的节日,也是里人一个解不开、剪不断的情结,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厚。民间有目连救母的传说,人们感于目连的孝行,每年的这一天,都要感恩父母,尽一次孝道。还有的认为在福州话里“九”与“垢”谐音,要在这一天除去一家老幼身上的污垢,所以早年有在这一天去澡堂里泡汤洗澡的习俗。
   
  福州人又认为“九”这个数太大,凡人难以承受。所以遇“九”不好过,在节日里除要给岁数逢“九”(包括九、十九、廿九等正九和十八、廿七、卅六等暗九)的家人食一碗“拗九粥”外,还要食一碗太平面,以祈求一年太平和顺利过“九”。从这一习俗来看,过“九”的意义已扩大到“家人”,其中少不了父母等长辈为儿孙等晚辈过“九”而忙碌的情景。为此,本届“拗九孝教日”主题定为“尊老爱幼”是符合情理的。
   
  事实上历来的“拗九节”都是既尊老又爱幼的。福州人自古就有讲孝道的优良传统。在“一切传统皆封建迷信”的年代里,到了这一天仍是“路上妇女尽提盒(礼盒),一碗甜粥见孝心”。有个为女儿的因父母已过世,“拗九节”这天煮“拗九粥”,送到父母的坟前,点燃一炷香,边痛哭边喊道:“爸妈!女儿给您送‘拗九粥’来了。粥还热着,您俩……”几年前的一个“拗九节”,笔者在主持“左海乡音”广播节目时,结合节日讲了福州俗话“父母过世尽孝迟”。一位女听众打来热线电话,边哭边诉说她对父母生前尽孝不够的后悔之情。
  
  每每忆起这些往事,我的念亲思亲之情会油然而生。从我9岁开始,凡逢我岁数逢“九”的年份,我母亲都给我煮“拗九粥”和太平面,为我“过九”;到我长大成人结婚成家了,妻子接过母亲这项差事。她比母亲有过之无不及,心里牢记住我的“九”,又牢记住儿女们的“九”,做得滴水不漏。不知怎的,这“拗九节”就做母亲和做妻子的心最虔诚。可是,母亲和妻子去世时年均逢“九”(59岁和69岁)。我竟没有亲手为她们煮过“拗九粥”和太平面,致使她们过不了“九”,撒手离我而去。现在我有了悔改之心,想为她们补“过九”。但这有何用?“拗九粥”在她们遗照前供凉了,最后还是我自己含泪吞下几口冰凉的“拗九粥”。吞入到肚里却凉到了心头!
   
  写到这里,我又禁不住伤起心来,泪水蒙住了双眼。好在文章将要收尾了,感情应该有个新的归宿。伤感过后,我转念想到了即将到来的“拗九节”。它的意义已不单是一家一户儿女孝敬父母的节,而是一个“弘扬孝顺美德,共建和谐社会”的大节了。我何不化悔疚之心为力量,为全社会的“尊老爱幼”做点什么呢?这样一想,我倒解脱了。我要去奔波,去呼喊。望所有的年轻人,在为自己的父母尽孝的同时,走向街头,深入社区。在公交车厢里,马路的斑马线上,为天下的父母尽一份孝心,给少年儿童一点爱的温暖。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