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咸丰八年福州铁钱风波的历史真相
2007-02-06 10:14:10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廖福伟

  廖鸿荃,是清代嘉庆已巳年(1809年)榜眼,道光年间工部尚书,咸丰年间太常寺卿,三朝老臣。有关他的传记,自清至今不下十多种版本。大多认为他是一个爱国、清白、为民办实事的正直官员。也有少数文章以讹传讹,对咸丰八年(1858年)铁钱风波一事,横加诬蔑不实之词,始终摆不出令人信服的史料证据。现根据清宫档案资料、几朝皇帝的圣旨等史料,以确凿、充分的证据为之辩诬。

  1咸丰初年铸大钱和改铁铸钱是两回事

  咸丰八年(1858年)二月,太平军转战福建。福建全境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年三月,福州发生一起震惊八闽的铁钱风波。南台市民反对官府行使铁钱,包围总督衙门,并捣毁官吏住宅。社会上谣言四起:有的说是廖鸿荃返乡后,把权弄势铸铁钱盘剥百姓;有的人还根据谣言编曲演唱诋毁其官声。有的说是廖鸿荃建议行用铁钱坑民,以此煽动冲击廖宅,歹徒趁机打劫。至今,还不时有人撰文以讹传讹,歪曲事件的真相。

  2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

  这实际上是清代晚期内忧外患,清廷财政陷于困境的一场金融货币危机。咸丰初,战事四起,兵饷开支大,福建省制钱短缺,市场已出现钱荒骚乱的苗头。有些官员提出利用宝福局库存为数不少的铜铅铸钱,以解燃眉之急。这是使货币流通恢复正常秩序、安抚人心的上策。为避免以往制钱必亏的情况,只有铸大钱才能保本。他们向廖鸿荃征询意见,廖鸿荃赞成此议。他已告老还乡,但他尚书衔是当时省城官衔最高者,在朝廷又说得起话。军情紧迫,福建未等奏明请准,不得已先行开工铸大钱。福建巡抚王懿德为避免朝廷的责难,便以廖鸿荃建议铸大钱的名义上奏:“闽省值军务紧急,经费不赀,民用支绌之际,不得不照该绅士所议,先行办理。”(见《清文宗实录》卷101)

  福建咸丰大钱含量足、质量优,投入市场流通后受到民众欢迎。《福建货币史略》一书以翔实的史料,有力地论证了福建铸造咸丰大钱旨在安定民心,在当时起了稳定经济的作用。该书十分明确地指出,有些学者将咸丰年间的福建货币危机归罪于福建铸咸丰大钱,既不客观,也不符合实际。廖鸿荃建议的是铸咸丰大钱,不是铁钱。

  近年新编的《福州市志》第五册第九编《金融》620页记载:“福州铸钱所用铜铅等材料主要是从云南、贵州采运。咸丰年间,因铜价昂贵,运输困难,故停铸铜钱改铸铁钱。”当时正是太平军横扫从西南到东南大半个中国的战乱时期,铸钱材料运输困难,造成铜材奇缺。福州官府只好改用铁铸钱,事出有因,而且是官方所为,与廖鸿荃毫无关系。

  3咸丰八年铁钱风波的真正祸根

  那么,这场金融货币危机,为什么会在福建爆发?咸丰三年七月,闽浙总督王懿德报请设立永丰官钱局,强行滥发“官票”、“官钞”,巨额兵饷军费从中开支,官钱局管事人又从中舞弊牟利,亏空甚大,导致官钞无法兑现。且奸商以外省劣质大钱套取福建优质的咸丰大钱,造成福建铜钱大量输往外地,又缺铸铜钱材料,钱荒更趋严重。民间拒用铁钱,由此引发咸丰八年铁钱风波。

  4为什么廖鸿荃会猝遭横逆?

  因为廖鸿荃坚决反对官钱局滥发官钞,趁改铁铸钱舞弊营利,坚决反对奸民外运铜钱销售加剧钱荒,因此招来横祸。《福建通志》列传记述,廖鸿荃对“地方利弊所在,必为大府条陈得失。省垣行使铁钱病民,后奏请停,官局复用铜钱”。

  咸丰八年五月,咸丰帝接到廖鸿荃奏折,为此事件连下两道圣旨印证了上述事实。第一道圣旨明确指出:“福建省城设立永丰官钱局,经理末能妥洽,以致民情疾苦。”“该省钱局委员牟利舞弊,前已谕令东纯等确切严办。廖鸿荃以在籍耆绅,猝遭横逆,殊堪眷念。著赏银五百两,由福建藩库发给祗领,并著该地方官时加存问,以示体恤”。(见《清文宗实录》卷254)

  同年十一月,朝廷又下一道谕旨:“谕军机大臣等,据廖鸿荃奏,福建省永丰官局因提用局票过多,伙倚恃委员护蔽,买空卖空,致民间不复信用局票,物价日昂,奸徒鼓煽,致有三月间闯入督署之事。及铁钱窒碍,议复铜钱,以二成钱票一成现钱搭放市场,肆未见分文,多被奸民运赴省外销售”。“若任今委员盘踞,奸伙营私,不思力加整顿,必至官民交困”。为此,朝廷下令“局伙奸民,从中渔利者,一并严惩以除积弊”。(见《清文宗实录》卷269)

  朝廷通过御史陈浚查实:永丰官钱局南台管事人程松藻串通官钱局委员钟峻等人牟利,亏空败露达40万贯。并查实该委员系督抚保举之员,系庆瑞的幕友,被参舞弊营私(见《清文宗实录》卷245)。该官钱局经营六年,造成亏欠高达近三千万贯之巨。这才是造成咸丰年间福建金融危机的真正祸根。

  当时民众最早找福建巡抚庆瑞请愿。庆瑞推诿总督,总督逃匿。奸人趁机恶意挑动,煽动不明真相的暴民冲击廖宅。值得注意的是,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始终不把矛头对准祸首永丰官钱委员及其后台庆瑞,始终不提其滥发官钞舞弊坑民,却诬赖是廖鸿荃建议铸大钱惹的祸,对庆瑞只是和风细雨的跪香请愿。廖鸿荃时年74岁,对耄耋老人野蛮施暴,违反中国伦理道德。可见这伙暴徒并非良善之辈,是“局伙奸民”挟嫌报复行凶,有备而来。

  而且从咸丰帝第一道圣旨可以看出,对永丰官钱局牟利舞弊,早已谕令东纯等严办,却拖延未办酿至事件爆发,可见阻力之大。廖鸿荃旗帜鲜明地与之斗争,自然遭到暗算。

  5与邪恶斗争反遭诬

  事情很清楚,清廷财政内外交困,永丰官钱局开支无度,又舞弊营利造成的极大亏空,使官钞无法兑现,是这场金融、货币危机爆发的内因;制钱铜材短缺,铜钱大量外运造成钱荒,民间拒用铁钱是引发事件的导火线。这场危机的产生与咸丰初年铸造大钱没有因果关系。咸丰初年廖鸿荃建议铸大钱是为了平抑物价、稳定民心。实际上当时朝廷有不少大臣先后建议以铸造大钱避免历来制钱必亏,挽救即将崩溃的货币,这是势在必行的惟一之策,得到咸丰帝的认可。这和福建永丰官钱局滥发官钞利用改铁铸钱牟利的性质、动机、作用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某些人非议廖鸿荃储有千贯铜钱。廖鸿荃收入高,家大业大开支大,存有千贯铜钱是正常。当时在改铁铸钱的情况下,不仅大户,民间均普遍收藏铜钱以防货币贬值,何罪之有?总不能苛求其不顾生计,把储存的铜钱抛出换劣质铁钱。

  对为民请命、正直的廖鸿荃进行无端的百般攻讦,而对史有定论、证据确凿、引发咸丰八年金融货币危机的罪魁祸首永丰官钱局的黑幕却只字不提,这就混淆颠倒了是非,掩盖了咸丰八年铁钱风波的历史真相。

  在这场风波中廖鸿荃没有任何过错。他为了制止永丰官钱局“局伙奸民,从中渔利”,多次向地方当局条陈利弊,向朝廷奏报,不顾年事已高,和邪恶势力斗争,是应该肯定的。

  朝廷接到廖鸿荃奏折后,下令查办。于咸丰九年关闭永丰官钱局,逐步按折兑现官钞,防止奸民外运铜钱销售,复用铜钱,才平息福建的金融危机。

  咸丰皇帝知道整个事件的始末,知道廖鸿荃猝遭横逆的真相。因此下旨赏廖鸿荃500两银子,并令地方官员对他时加慰问。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