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誉满榕城的双杭著名中医师和诊所
2007-01-09 10:06:04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林精华林开榕

  福州人生病多相信中医,因为服中药可“主攻又兼治”、“互相牵制”,使药效对各器官达到平衡。比西医见效虽慢,但无副作用。病者多爱到中医诊所治疗,不怕发生意外。

  清末民初直至福州解放,为适应双杭地区商家和劳动者和眷属治病的需求,在此集聚了许多名老中医开设的称为“医寓”的私人中医诊所。《台江文史资料》第19期开列的有近四十人,其中最著名的中医师当推下杭路西端,旧称上、下靛街的郑兰芬、高希焯、孙朗川,以及上杭路高顶巷的张贞镜。他们都是继承祖传,学有专攻,技艺精湛,医德高尚,誉满榕城的名老中医师。

  郑兰芬(1898 1964),号郑绥,字金官,福州人,是前清“御医”郑振声的七世孙。早年跟随其父郑益龄学习中医妇科,继承祖传。18岁就独立行医,在上靛街开设“世妇科郑兰芬中医寓”诊所。他擅长医治妇科中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症等病,善于处理临床疑难杂症。病愈者、得子者感其恩德送红包、赠礼品,他都婉言谢绝,改送锦旗他却欣然接受。医风、医德之高尚堪称楷模。

  1956年,郑兰芬被聘为福建省人民医院妇科医师。为培养中医妇科人才尽心倾力;1963年被省卫生厅评为首批省级名老中医;他是福州市一至四届人大代表。著有《妇科郑兰芬临床治验》,为继承发扬祖国传统中医妇科学遗产作出贡献。1964年病逝于福州,寿66岁。

  高希焯(1898 1967),字笑石,清光绪二十四(1898年)年生于长乐。早年随其舅卢幼叔学习中医,后设诊所于上靛街。他长于治疗儿科杂症及痘疹,医技精湛,处方有术。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冲”,常出现“阳盛阴衰”病象。小儿疾病以阳热病者居多,外感抑或伤食均易发烧。治疗的方法应以“平咳喘”和“退饥热”为主。对症下药。经他医治婴幼儿无数,成为台江区与杨人惠、陈爱群齐名的中医儿科三名医之一。

  1956年,高希焯受聘为福州市人民医院儿科特约医师;1959年调任市二医院中医儿科主任;1963年被评为省级名老中医。1967年病逝,享年69岁。其女高雪英继承父业,曾在市二医院任小儿科医师,后继有人。退休后在宅第开设私人诊所,继续竭诚为病者服务。

  孙朗川(1904 1969),字家睿,福州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出身于“传承六世妇科仁术”的中医世家。6岁起一边在私塾启蒙,攻读中国传统的诗书经史;一边追随其父孙石溪学习中医妇科。1927年由城内善化坊移址台江下靛街,开办“世妇科孙朗川诊所”。他精通妇科,医风严谨,诊治细心,对症下药,疗效快速,处理危难病症有术,远近病者皆慕名前来求诊。孙朗川严守祖训“好医生第一贵在虚心,临症治病应小心谨慎,万勿轻率”。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蜚声海内外。民国时期曾被选为福州中医公会的理事长。1955年受聘为省人民医院特约中医师;1958年入省中医研究所,兼任省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和省中医学院妇科教研室主任。1963年被评为省级名老中医。历任省政协第一、二届委员,第三届省人大代表。他写有十余篇论文和《妇科经带胎产证治歌括》、《孙朗川医案》。1969年5月难逃“文革”浩劫,被迫害含冤致死。其医术传子孙平抚,后继有人。

  张贞镜(1867 1945),字镜享,闽清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年幼时在私塾启蒙,并随世传儿科医生的母亲刘氏学医。他对婴幼儿疾病的治疗尤为专长,常施针炙疗法,自制两用扁头银针,“针法精奇,活人不少”,享有盛誉。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他21岁开始在西禅寺向医术和武艺双全的福慧方丈学医5年。遍读《内经》、《医宗金鉴》等中医名著。医技精进,设医寓在上杭街高顶巷。张贞镜治疗十分谨慎,医德高尚,用药准确无误。每种药物都认真识别,亲自尝试,口咀鼻嗅,详辨真伪,从中发现药物特性,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他对小儿疾病有专门研究,如用银针挑拨马牙、夜啼、疳积,效果显著。他发明的“乳菰灵丹”、“点舌妙丹”均获当时的注册商标。他还开设“永寿药局”,研究中成药的丸、散、丹、膏,救人济世。民间流传“一针开口噤,一丸定惊痫”,并非过誉。他医术高超,负有盛名,自1929年至1944年,曾任上海群生医学研究院委员、福州三山中医学会会长等。著有《张贞镜医案集》、《祖传要冲秘旨》和《中医汉字八音字典》。他于1945年病逝,寿78岁。子张崇和媳邹素庵谨遵父训,继承医术,继续为桑梓服务。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